山东青岛:绿色低碳模式绘就生态农业新画卷

2024-6-6 14:49 来源: 新华网

  5月30日9时许,很多人刚刚上班,而山东省莱西市姜山镇怡禾家庭农场员工李娜早已在基地忙活了2个小时。

  “在种这个阳光玫瑰之前,农技专家来基地帮我们进行了土壤化验,然后根据测土结果给我们开了专门的方子。”李娜一边检查葡萄的生长情况一边说,基地按照专家建议,在棚里撒了60厘米厚的有机肥做底肥,这两年内再没用过其他肥料,葡萄的长势依然很好。算下来,3亩地的大棚仅肥料这一块就节省了6000元。怡禾家庭农场一共12个棚,成本一下就减少了7万多元。更关键的是,定制有机肥种出的葡萄不空心不软肉、颗粒均匀、果肉通透、又脆又甜,去年这个农场4个结果期的棚收入达到80万元,效益相当可观。

  李娜在大棚里忙碌,农场主王志涛也没闲着,一大早就带着工人师傅到饲料加工车间准备饲草。

  记者走进养殖场,看到很多奶牛正舒舒服服地躺卧在棕黑色的垫床上休息,养殖场内并没有刺鼻的味道。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给奶牛进行营养调控,减少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前用白沙作为牛床垫料,一年买沙子就得花20万元。如今建起了堆肥场,牛粪经过固液分离,液体在陈化池发酵成液体肥,固体添加微生物菌剂一部分做垫床,另一部分当肥料循环使用。”王志涛说,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解决了牛粪处理难题,还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一举多得,他也因此对低碳减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青岛,实施测土施肥,让土壤吃上“定制”营养餐,已经不是新鲜事儿。把种养结合融入农业生产,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粮豆轮作间作等配套技术,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培肥固碳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青睐。

  在位于即墨区移风店镇的青岛诚一果蔬基地,青岛市农技中心农艺师王兰先正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地瓜。“大家过来看一下,我今天铺的就是黑色降解地膜,保温保墒性能良好,能有效防止土壤氮素挥发,还可以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淋溶流失,起到保肥作用,降解膜不用回收,既减排还省钱。”王兰先说,青岛市已有不少像青岛诚一果蔬基地这样的规模化基地,从田间到餐桌建立起了降碳减污扩绿增收新模式。

  这种模式下,从基地种植开始,底肥使用的是秸秆+尾菜+猪粪好氧发酵制成的有机肥,地膜则需使用可降解的全生物降解地膜,整个种植过程不用除草剂。当收获的蔬菜送到基地车间,经过初加工,净菜价格优势明显,打包后用节能运输车发往各大商超,剩余尾菜则运至堆肥场,生产有机肥,循环使用,回到田间。

  同样享受生态低碳农业“红利”,实现绿色转型的还有位于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的青岛盛客隆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客隆公司)。在盛客隆公司基地大棚,12个巨大的微藻生物反应器映入眼帘,墨绿色的微藻正在反应器中不断生长。反应器旁边,还矗立着巨大的发酵罐,这是另一种微藻——裂壶藻的“繁育基地”。

  基地技术人员王志英介绍,盛客隆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能源微藻与高值化利用团队合作,为基地的生态鸡研制了海藻餐,把海藻加入玉米和蔬菜中拌匀,经专业机构检测发现,吃海藻餐长大的鸡下的鸡蛋,比普通鸡蛋DHA含量、卵磷脂含量和β-胡萝卜素含量要高很多倍。由于营养价值高,这里的鸡蛋售价高但很受消费者认可和欢迎,订单量持续增加。

  在盛客隆公司的养殖基地,除了鸡的食物特别,鸡舍也很特别。王志英说,整个鸡舍是建在发酵床上的,发酵床铺垫了30厘米稻壳、10厘米木粉,添加了微生物菌剂,使得鸡舍内实现无污染、无异味、零排放。发酵床腐熟后,还可以成为有机肥用于基地蔬菜种植,种养结合模式实现了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带动周边农户也学着开始“低碳种养”。

  绿色低碳模式绘就生态农业新画卷。如今,青岛市以点带面建立低碳生态农业示范样板,一大批农业节能、节水、节肥、节药等技术在耕地保护、地力提升、低碳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等领域展开,不断为全市农业绿色转型蹚出新路子。

  青岛市近年来把发展低碳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大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200多处、市级以上生态农场28家;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9个、特质农品22个,数量居全省首位。

  青岛市还在全市推进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绿色装备应用,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畜禽低碳减排、农机绿色节能等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使得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9.6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