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2024)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国际研讨会在沪举行 共同探索以绿色金融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路 ...

2024-6-5 09:45 来源: 上观新闻

   6月1日,以“绿色金融助力提升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十二届(2024)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国际研讨会在沪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汇聚众多享誉国内外学界、业界的资深专家开展研讨交流,共同探索以绿色金融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路。

  与会者指出,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底色,以绿色金融为重要抓手,积极投入金融资源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全社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促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科技金融等融合发展,既可推动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也是力争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要大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更好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引导资金流向相关活动与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而助力高质量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指出,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了实现该战略目标的路径、方向和策略,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并提出“五篇大文章”,为金融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学术研究和战略谋划提供了新的标杆和锚,强调了生产力发展、人民福利提升以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性。绿色金融的发展要真正落脚于实体经济,推动减碳、绿色技术创新和社会福利改进。在推动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应当对绿色金融的实践进行细致评估,以确保其与我们所倡导的绿色理念保持一致性,并验证其是否锚定了具有实质意义的目标。

  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院长、哈罗德·比尔曼管理学高级教授Andrew Karolyi提到,全球由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到25万亿美元,其中约2万亿美元投资于可持续相关的资产。随着全球对企业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投资者和外部人士施加的压力将推动ESG的发展。他呼吁要制定更严格的评估框架,以整合ESG,并强调现金流建模和预测的重要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中国和欧洲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引领力量,目前绿色金融正从理念号召快速转变为具体政策和落实措施。他提出“碳足迹”是下一步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问题,包括可持续金融和转型金融。不同类型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各异,围绕碳足迹的数据、方法学、统计认证、披露和国内外互认是一项刚刚开始的巨大工程。他指出,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和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将对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产生影响,它们均涉及碳足迹和碳排放披露问题,因此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尤为重要。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受委托完成的研究报告《长三角银行业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报告指出,长三角各地区银行业聚焦各地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践,但是仍面临绿色标准认定不统一、信息披露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需加大等挑战。报告提出加快提升长三角绿色金融发展能级的战略建议,包括健全绿色标准体系、强化信息披露机制、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产品创新及服务能级、加强区域协作和国际合作等。

  会议还设立了高端圆桌讨论、业界专场、《财经研究》专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专场以及三个英文学术专场等。

  本次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开普敦大学财政税务系、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伦敦大学学院可持续建筑学院、《财经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