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作出“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将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深圳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去年10月正式印发了《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在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智慧化、精细化超大城市碳达峰路径。就在几个小时前,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在美国举行,陶永欣常务副市长受邀分享了深圳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为了让更多朋友了解和感知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我们将打造“深圳绿色发展会客厅”栏目,本月起至年底,每月推出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为大家讲述深圳绿色故事、绿色案例。今天在这里,我也想通过几方面事例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圳“碳”索。
一是持续建设规范活跃的
碳交易市场。深圳始终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
碳市场在激发绿色低碳发展动力中的牵引作用。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批准了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首批碳
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运营,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首个启动的碳市场。运营十年来,深圳碳市场在制度框架构建、市场机制设计、交易产品丰富等方面主动探索创新,建立起国内最完整的碳交易制度。目前,深圳碳市场交易规范、市场活跃,累计成交量超过1亿吨、成交额突破23亿元,深圳碳市场以3.5%的配额规模,实现了全国试点碳市场12.6%的交易量和11.2%的交易额占比,碳市场年均流动率连续多年在全国列为首位。制造业企业在纳入深圳碳市场的十个履约年度中,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48%。
二是加快推动能源供给侧绿色低碳转型。大家都知道,深圳近年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推广应用,并网容量现在已经达到44万千瓦,我们还推动红海湾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登陆深圳,加快推进藏东南清洁电送深工程,2023年底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78.7%,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我们持续完善绿电绿证交易服务体系,建立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提供绿电绿证核证、交易撮合、资讯发布等绿色能源惠企服务。2023年深圳市场化用户参与绿电直接交易购买绿电电量达5.9亿千瓦时,占全省绿电直接交易电量的23.4%,环境溢价金额达到了1600万元,这在全省是最高的。同时,我们也注重能源智慧精准调度,成立了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是国内数据采集密度最高、接入负荷类型最全、直控资源最多、应用场景最全的虚拟电厂平台,获评为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三是全面推进能源消费侧
节能降碳。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运行是消耗能源和产生碳排放的主要环节,也是促进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交通领域,深圳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2017年在全球率先实现
公交车100%纯电动化,2018年、2020年陆续实现巡游
出租车、网约车纯电动化,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97.1万辆。工业领域,我们始终坚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持续实施工业能效诊断与节能技术改造,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28家。比如,富联富桂“绿色工厂”开展系列节能技术改造,改造后碳排放总量比2022年改造前下降69.4%。今年将在全市全面开展100个园区绿色低碳化改造。建筑领域,深圳在全国率先实施最严格的建筑节能“一票否决”制,上线全国首个建筑领域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对超过2万栋重点建筑碳排放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和分析,2021年以来已实施三批次共32个近零碳排放建筑试点项目。比如,位于龙岗国际低碳城的未来大厦项目,通过“光储直柔”路线探索建筑领域碳达峰路径,每年二氧化碳
减排量达到1500吨。
四是大力支持生态
碳汇和负碳技术创新应用。以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为引领,不断强化生态系统的固碳中和功能。特别在蓝碳领域,制定《深圳市海洋碳汇核算指南》地方标准,完善碳汇核算体系。截至2023年底完成红树林营造15.48公顷、修复已有红树林103公顷,率先探索开展全链条的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2023年9月实现“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第一拍”,拍卖所得反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价值转化。同时,积极推动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等负碳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2019年,在华润深圳电厂就建成了世界第三个、亚洲首个多线程、多技术并行的CCUS测试平台,用于碳捕集技术的深入研发,年二氧化碳捕集能力2万吨。2023年,中海油在南海恩平15-1油田打造我国首个海上百万吨级的碳捕集封存示范工程,项目高峰年可封存二氧化碳近30万吨、总封存量超150万吨,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五是激发社会力量投身绿色低碳事业。深圳充分依托“志愿者之城”优势,发挥公益组织影响力,带动全民参与绿色低碳行动。比如,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作为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长期以来深度参与深圳市红树林保育、自然教育、志愿培训等工作,“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也跟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分不开。再比如,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发起了国内首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公益影视活动——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多形式传播气候变化知识和绿色低碳理念,极大提高了公众对气候变化等绿色低碳议题的关注度、参与度。此外,深圳许多企业也在积极践行绿色低碳承诺、投身公益事业。比如,由华侨城集团发起成立的华基金积极推动国内外最新环保理念、技术和方法的交流与分享,开展零废弃项目、生态讲堂等活动,有效带动400多万居民认识自然并实践绿色生活方式。
各位朋友,深圳始终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者、探路者。我们将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使发展建立在更加合理利用资源、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还将陆续推出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系列主题活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现推动绿色发展的深圳实践、深圳智慧。诚邀各位朋友、各位媒体界朋友们了解、感受、参与深圳的绿色发展,为绿美深圳建设贡献你我力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