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京都”时代日本参与国际碳交易的前景

2014-4-10 13:54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张博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核心议程是制定2012年后的多边减排机制,以替代现有的《京都议定书》。但是,从会议的实际进程来看,各方在未来谈判机制、减排目标、资金援助和透明性等焦点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会议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也远远低于国际社会的预期。由此可以推断,在新的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确立之前,《京都议定书》所设立的几种市场化减排机制仍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日本完成了政权更迭,民主党于2009年9月16日正式上台执政。与下野的自民党政府相比,由鸠山由纪夫任首相的日本民主党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立场也更为积极。上任伊始,鸠山就出席了2009年9月22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并向国际社会宣布日本到2020年将争取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25%,远高于前任自民党政府提出的8%的中期减排目标。2010年1月29日,鸠山在国会发表的首次施政演说中,强调了重视民生的执政方针,并且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政府改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调整外交政策等题一起列为本届政府的核心执政目标。显然,鸠山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表态意在展现日本为国际社会作贡献的积极姿态,从而为新政府赢得政治加分,但是在客观上也进一步加大了日本的减排压力。根据日本经济界的测算,如果仅仅依靠国内节能降耗来实现25%的中期减排目标,日本2020年的GDP将比2009年下降3.2%,将有77万人将失业。

       此外,电费等日用成本也将上涨,到2020年日本每户居民每年的用电负担将增加36万日元。菅直人就任首相后,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首先,迫于国内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利益集团的压力,日本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立场明显趋于保守。在2010年11月30日开幕的墨西哥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日本甚至宣布将不再就《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作出有约束力的承诺,而是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市场机制来实现减排。其次,在国内层面上,日本宣布将从2013年开始逐步推行强制性碳交易机制,并鼓励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海外的清洁发展项目,以换取更多的减排额。由此可见,日本今后除了运用多元化的政策工具促进国内的节能减排之外,通过碳交易从海外获得更多的碳排放权将是努力的主要方向。例如,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环境和气候变化合作,日本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亚洲经济及环境共同体构想”。这一构想于2008年提出,对象国包括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即“ASEAN+6”,其目标是积极推广日本最先进的节能技术,争取到2030年使上述国家之间与节能减排有关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00万亿日元。显然,这一构想对拓展日本碳交易的市场空间、构建更加稳定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努力实现的另一个重大目标是使日元成为国际碳交易的结算货币,从而使日本在未来以碳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从历史经验看,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关键货币,往往要经历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的发展过程。其中,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贸易的计价和结算绑定权往往是货币崛起的必经之路。国际碳交易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参与国地理范围不断扩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容。碳信用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绑定权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货币职能,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日本正在加紧筹建东京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还着手与东亚邻国磋商建立亚洲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关事宜,力争尽快使日元和欧元、美元一起跻身国际碳交易计价结算的三大主要货币。

       综上所述,以哥本哈根会议为标志,新的气候变化多边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日本必然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碳交易,并力图在扩大交易规模的同时,不断拓展市场交易的广度和深度。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