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智慧 人生之道

2015-2-11 07:19 来源: 山东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低碳智慧  人生之道
 
人生之道一、财源来源于设施:

         按因果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布施是种富的因,种因虽小,而果报确实很大。正如,“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至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事业,更是“舍一得万”的果报。如果更不往于相,回向道界,其福报就无法估量了。

还有一层道理,许多人还不懂得:就是以财布施,得利益的是施者而不是受者,原来施者虽然善事设施了一部分钱财,但实际上他一生的财富决定于原来的业因,布施用去的钱财,不会减少他应享受的钱财;又种植了未来获得的财富的善因,正如是以一部分谷子播种只会增加粮食的总量,所以说他是受益者。而受施者虽然得到了财物过去中的福因也就消失了,所以说授施者并不得益。

从历史上看,清朝大学士和珅,依仗乾隆皇帝的宠信,聚敛的财富,白银多达八亿多万两,可以说和珅的财富世世代代用不尽,可结果呢?乾隆皇帝去世嘉庆皇帝就将和珅家产全部抄没收官,和珅本人也被勒令自杀。

          再看近期,国家能源局煤炭司的副司长魏鹏远,依靠职权受贿索贿敛财上亿资金,被国家纪检委查获,从此落马潦草人生,还有更多的巨贪就不在一一列举。
 
人生之道二、欲长久聚财富、须开源节流搞低碳:

         即使是以正当的方式获得的财富,要想长久保有绝非易事。《红楼梦》中,甄士隐悟道之后说“金满象、银满楼、转眼乞丐人皆谤”正是窥破了世事无常,深知人们拥有的财富并不坚牢。

怎么才能长久的保有财富呢?按因果律分析,当自己拥有福报的时候,才拥有财富;福报享尽时,财富必然消耗光了。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入手,培植福德,广种福田,乘自己还拥有财富时,把不坚之财用于绿色低碳环保事业,利益社会和众生,为社会多做好事,那就等于将钱财存入了“布施银行”累计你的福德,就成为你最坚固的、永恒的财富了。
 
人生之道三、会不会运用财富是智慧的问题

         前面说到,财富来源于布施,因布施而种福田,获得富裕的果报。而有了财富之后,如何运用财富,则是有智慧与愚痴之分。

如何运用财富呢?我国民族资本家荣德生--荣毅仁的父亲经营棉纱生意和面粉,是为巨富。后被上海青帮和特务勾结绑架他勒索巨款。荣拒绝,便遭毒性拷打,终难忍受,如数交出勒索款,才或释放。荣明悟聚财即聚怨的道理后,恍然大悟,从此积极从事慈善救济,广交善缘。他成立“百桥公司”无偿兴建100座桥梁,为什会和民众造福,从此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他后人才辈出,被誉为大慈善家。这就是“布施获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两项对照,在运用财富问题上有无智慧,得到的果报逥然不同。

再看今朝,众多的贪官污吏,大小老虎,逮捕的、判刑的、收监的、被判无期徒刑的、贪腐资产充公的,一个个相续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就是因果关系呀,做善事、助低碳,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就是为后人造福啊!!
 
人生之道四、低碳汇聚财富、生态留给子孙:

           什么是真正聚集财富的人?一个能聚集财富的人,贵在富而有格,重义守信,作派文明,富而不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以诚相待、以信取人,方能达一方。古人说: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一个能聚集财富的人,贵在福而尽责。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自己享受,而在于被人需要,在于贡献社会。浙江富阳有一个民营企业家“榨菜配稀饭、助学一千万”。这种行为,折射出中华民族的道德良知和思想光明,是一个有见识的聚财人,他(她)懂得承担社会责任,追求社会价值;懂得财富来源于社会,理应回馈社会的支持。这才是真正能聚集财富的富人,也懂得为子孙后辈留下一池清水、一片蓝天、一片绿地。

          当我们抱怨自然环境在不断恶化的同时,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如何处理一片小小的废纸呢?你可否想到:一吨废纸回收处理后可以再造850公斤成品纸,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节约100吨水,节约1.2吨煤,还可以减少35%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积少成多,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当我们一再抱怨我们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时,当地球母亲给予我们的也越来越少时……是否反省过自己为我们的“地球母亲”,我们的生存空间,我们自身的繁衍做了些什么?人类不断索取导致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空间日渐变差和减少,人类自身的延续等一系列的问题也惊醒了我们自己,世上万物持续循环发展的必然道理也日渐清晰,来吧,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也为了“地球母亲”不再受到伤害。朋友——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吧,因为有你的参与,我们才能实现绿色低碳……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