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出行到绿色消费,从旧物回收到垃圾分类,近年来,
碳普惠场景迎来“百花齐放”。5月16日,围绕上海纯电动乘用车碳普惠场景共建,高德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德软件”)与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汽车城集团”)在上海嘉定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表示,将在纯电动乘用车场景共建、数据创新合作、碳普惠建设等领域携手,共同促进碳普惠
减排场景的建设与发展。
逐“绿”而行,碳普惠绘就出行新底色
作为一种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碳普惠旨在量化中小微企业、家庭与个人的
碳减排行为,并通过
政策补贴、交易变现等渠道赋予价值,引导、激励社会各方参与碳减排行动。今年初,“碳普惠”被首次写入中央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构建绿色低碳产品标准、
认证、标识体系,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
在众多碳普惠场景中,绿色出行至关重要,
交通运输碳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当前,高碳排放、高出行量的交通出行结构,已成为城市交通领域碳排放的主要矛盾,驾车场景也成为碳普惠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据高德软件统计,国内一线城市的小汽车出行量是
公交地铁的约2倍,前者的单公里碳排放量约为后者的4-5倍。解决
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驾车群体的高碳行为转化,创造低碳出行有序场景,鼓励市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
随着《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相关细则的出台,绿色出行、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场景下的碳普惠管理逐渐落地。通过对不同场景下的减排量进行分级处理,上海在碳计量与
碳交易之间取得平衡,也为我国碳普惠领域的实践创新提供了有益经验。
“活数据”流向“活地图”,共建绿色出行碳普惠机制
在上海嘉定,坐落着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方监测平台——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当前,数据中心已接入近14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实时数据,依托AI技术和智能算法,挖掘多源数据融合价值。
谈及如何用数据赋能碳普惠领域,汽车城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潘晓红表示,汽车城集团以“双碳量化”为具体抓手,积极探索个人减排场景、开发碳普惠减排项目、激励市民参与
节能减排,助力上海碳普惠实现业务闭环。数据中心参与编制《上海市碳普惠减排场景
方法学纯电动乘用车》,解决了碳减排核算中的科学性、审慎性、普适性、可靠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关键问题,为纯电动乘用车的碳减排核算和监管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活数据”需要流向具体的应用场景,能够触达海量用户的地图软件则有效承接了这一需求。作为国内领先的出行服务平台,高德软件专注于“做好一张活地图”,对接广泛的用户出行需求和深度出行场景,在城市交通治理、智慧出行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经验,长期致力于推动碳普惠工作。
“一个好的绿色出行碳普惠机制,首先应当具备安全、高效的出行服务,引导绿色行为自发产生;其次,要让用户对减碳有清晰感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用好碳
市场机制,持续进行激励,从而形成闭环。”高德软件副总裁董振宁说。
活动现场,高德软件与汽车城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表示,将以促进碳普惠业务发展为共同目标,在纯电动乘用车场景共建、数据创新合作、碳普惠建设等方面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上海碳普惠运营管理平台提供生态建设服务,推动上海纯电动乘用车的碳普惠减排场景的建设与发展。
未来,汽车城集团与高德软件的合作将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共同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出行商业模式,推动上海市碳普惠运营管理平台发展,打造上海市碳普惠示范的“样板间”,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绿色出行贡献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