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域生态框架保护规划》
166个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全面编制完成
去年4月,武汉
碳交易试点开市。从事金融行业的李先生买了4万吨
碳配额,一个月后卖出,一笔就赚了20多万元。
碳交易是一种用
市场方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通过让排碳“有价”,倒逼企业
节能减排。
“交易越活跃,碳价越高,企业就越有动力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排放,因为少排碳可以‘卖’碳赚钱,而多排碳却要去市场上以高价买。这样,市场这只手就无形之中调动着经济朝生态低碳的方向发展。”个人投资者“炒碳”,“这是武汉碳交易的一个小场景,也是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缩影。”湖北
碳排放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海昨天告诉记者。
上线运行不及一年,武汉
碳市场成交量已突破1000万吨,交易额2.4亿元,各项交易数据均占全国一半左右,成为全国最活跃的碳市场。其中,有超过600位个人投资者参与交易。
目前,已有企业获取减排收益2000多万元。
专家介绍,“碳配额”是耗能企业的“紧箍咒”,但也是企业一项可抵押的资产,让企业新增了一个融资渠道,“
碳金融”于是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