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我国已经构建包括四大支柱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

2024-5-13 10:28 来源: 新华财经

  绿色金融和ESG理念已经成为引领我们走向绿色未来的关键。在12日举办的中国品牌全球行与ESG可持续发展会议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监管要求、投资者推动和价值提升是企业完善ESG表现的三大动力。
 
  马骏指出,近年来,我国已经构建了包括四大支柱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

  第一大支柱是对绿色的官方界定标准。目的是防范“洗绿”“假绿”“漂绿”风险,有了官方的界定标准,再加上信息披露的要求、第三方认证,就能有效防范“洗绿”风险。

  第二大支柱是环境信息披露,也称可持续信息披露。近几年更关注的是碳排放,企业减了多少碳需要进行计量和披露,这些是目前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核心,未来披露的信息还会更多,包括各类ESG的信息都要进行披露。

  第三大支柱是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截至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市场,绿色信贷余额达30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达2.5万亿元。此外,还有绿色股权基金以PE/VC形式提供的股权融资,以及ABS、REITs、碳相关的金融产品、绿色保险等,满足了不同的绿色融资和风险管理需求。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支持的典型产业中,光伏、风电、电动车电池等行业的增长非常快。

  第四大支柱是激励机制。因为很多绿色产业发展的早期,回报率未必能达到社会资本的要求,但又产生了很好的环境效益。从政府角度应该提供一些激励机制,让回报能有所提高,从而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过去几年,我国布局了多个中央层面、地方层面的激励机制。

  例如,中央层面有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给予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1.75%的贷款利率,这有力支持了绿色产业尤其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地方层面,在我国的多个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地方用自己的财政资源来提供如担保、贴息等支持绿色产业项目的激励措施。

  从企业层面看,马骏认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要充分理解提升ESG表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马骏说,监管要求披露ESG信息、机构投资者偏好ESG表现好的企业是两个重要的外部动力。同时,企业如果认识到ESG提升带来的一系列长期价值,如提升企业品牌形象、降低融资成本、减少合规风险、降低进入国际供应链的绿色壁垒、降低能耗水耗物耗成本等,也会强化其提升ESG表现的动力。

  他建议,企业要尽快对标ISSB的要求,做好碳核算、碳披露,评估气候风险的机遇与挑战,制定向低碳零碳转型的计划。“在转型金融框架下,有转型计划的企业就可能获得转型融资,而且转型融资有可能会得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优惠政策的支持。”

  中国品牌全球行与ESG可持续发展会议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主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提供学术支持,康师傅全程支持。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