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层面上看,影响表现为: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挑战加大,可能导致最终对气候
问题的重视度下降。从贸易数据看,发展中国家出口欧盟涉及CBAM商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普遍高于发达国家,这主要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逐渐将高能耗、高排放、低利润的制造加工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CBAM的实施将进一步压减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特别是绿色产业中的生存空间,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收支平衡,有可能引发失业、贫困、外汇失衡系列问题,加深全球范围内的“公正转型”危机。
二是欧盟将承受高物价,而“碳泄漏”也难以缓解。CBAM纳管产品目前主要为原材料工业产品,CBAM的正式实施将会推高纳管产品和下游关联行业生产成本,一方面增量成本最终将转嫁给消费者;另一方面相关下游制造业也有可能进行产业转移,以降低工业制成品成本。一旦上述现象发生,欧盟避免“碳泄露”的初衷将难以实现。
三是对各国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情况的降碳
政策带来影响。地区
碳排放水平受技术、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工艺制造流程、价格机制、政策
法规约束等多重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与欧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国在构建低碳转型的政策标准体系和路径方式上,都需要结合各自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CBAM的实施将使欧盟现行的一系列与碳排放相关的制度机制、标准、
方法学等在国际社会上获得较大的话语权,这将使各国在设计本国特色的相关标准和政策变得相对被动。
四是对现行国际贸易秩序和
减排初衷带来重大影响。CBAM的实施将大概率引发其他国家设置类似机制,国际贸易自由度将大幅降低。此外,CBAM实际上还可能使得绿色技术先进国家减少对发展中国家减排技术援助,最终甚至可能走向全球一致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初衷的反面。
中欧双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且都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力量,近年来,双方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双方应在CBAM等领域建立从政府到行业协会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紧密磋商机制,及时解决分歧,遏制保护主义倾向,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