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评级跃升至AA,这家银行的绿色答卷成色几何?

2024-4-28 13:50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 吴利婷

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

正解构成无数的生活细节

影响着“具体的人”

2021年,国内首笔“个人碳账户”优惠贷款落地,来自衢州的农民孙建忠用自己积攒的一万多个碳积分,节省了2700元的利息。

少有人意识到,坐公交车、用手机银行办理业务等绿色生活方式,可以提增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

从公益到交易,低碳行为与金融权益之间的打通,引起了不少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的关注。

在国有大行中,中国建设银行率先试水个人碳账户,平均每笔转账汇款可产生7g碳减排量、每乘坐公交出行一次可产生90g碳减排量……这个“绿色账本”记录人们的低碳足迹,并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权益。

企业碳账户同样带来利好。2023年上半年,一笔由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发放的 1.6亿元“碳优贷”,通过优惠利率,就为企业节约了财务成本约253万元,低碳生产换来真金白银。

云南省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银行全力助推云南省首单“绿色权益出资票据”落地。

在云南,20亿绿色债券投入到糯扎渡水电站和小湾水电站等8个水电站的建设中,带动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这个宏大的主题,被解构成无数的生活细节,切实影响着“具体的人”。

2024年3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正式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明晟(MSCI)ESG评级跃升至AA级,继续保持全球大型商业银行ESG评级领先水平。

此次ESG评级取得重大突破,是资本市场利益相关方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认可。“ESG和银行业的结合,中国有引领和超前的可能性。”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理事郭沛源表示。在“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求索中,中国建设银行稳健而富有创造力的绿色金融样本逐渐清晰。

见微知著,恪守人民至上理念

生态文明发展这道必答题,答卷写在绿水青山间,更写在人民心里。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服务国之所需、民之所盼。建设银行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描绘好绿色金融的生态底色,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银行。

在这一愿景的引领下,“绿色金融”的大文章落笔在祖国大地,写满人情与生活的故事。

李阳在外地上学,他对家乡安徽郎溪的郎川河的印象是:宽阔的大堤护送着河流静静流淌,夕阳斜照,时常呈现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妙景色。

两年前,由于河堤年久失修,黄土裸露,杂草丛生,下雨时更是泥泞难行。不仅如此,县城许多大小水塘也因缺乏活水流动,导致淤积严重、水质极差,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变得让人望而却步。

建设银行安徽宣城市分行得知郎溪县城区水环境整合治理 PPP 项目后,主动对接相关政府部门及中标单位,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

项目的推进有了资金支持,郎川河展现出崭新的面貌,也守住了当地人原始的乡愁。

同样是治污,类似的改变也发生在贵州

如今,行走于南明河畔,一湾清水、两岸锦绣,尽收眼底。近年来,为了治理南明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主城区河段沿线新建了20座污水处理厂。

“公司收到的污水净化原料订单几乎是翻倍了,但我们这些小工厂既爱又怕,因为流动资金短缺而无法足额采购原料的时候,生产效能会大打折扣。” 贵州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女士说。

据介绍,多次走访企业掌握关键信息后,建设银行贵阳朝阳支行客户经理结合其“轻资产”特征,指导张女士申请到了“小微企业信用快贷”200万元,切实满足了企业经营资金需求。

一批批药剂运入污水处理厂,各类机器马力全开,废水穿过城市管道网流入净化池,引出一湾清水,照亮山水黔城。

在岱山长涂岛,舟山市首个大型滩涂光伏项目——“双剑涂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坐落于此,阳光照射下,光伏板鳞次栉比,将滩涂装点出一片新能源“蓝海”。

浙江舟山岱山县长涂镇长涂岛双剑涂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现场。

该项目承建单位财务负责人介绍:“项目从2022年底开工,共分为三期,目前一期已从建行获得了2.5亿元的固定资产贷款支持,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金融保障。”

每年从光伏发电项目收到电费补贴外,光伏板下的养殖也为当地村民开辟出了一条民生发展新通道。“太阳能电池板遮住烈日的照射,我家的鱼苗虾苗存活率和产量都大大的提高了。”一位长涂岛渔民说,“粗略算下来,现在每亩综合效益可达3万余元,环境好了,收成多了,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画卷的背后,是生态福利转为幸福生活的印证,也回响着“建行蓝”激活“生态绿”的足音。

为助力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建设银行采用金融科技赋能打造“低碳生活”生态场景样板间。在充分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形成个人“碳账本”。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基于“碳账本”为用户提供银行卡消费折扣及支付优惠、信用卡专项优惠、积分商城权益兑换等个人金融服务,探索多元化碳普惠机制,引导消费者积极践行低碳生活理念。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末,中国建设银行个人碳账户用户已突破 540 万。

金融归于本源、反哺社会,普罗大众尝到了现代金融的“甜头”。

高屋建瓴,强化顶层设计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建设银行全面打造绿色金融业务框架朝实效、高效、长效方向布局,组织架构更清晰、顶层设计更完善、风险管理流程更健全,推动绿色金融业务迈上了新台阶。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高管层设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由行长任主任的绿色金融委员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讨部署绿色金融重点工作。

上有所呼、下有所应。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制定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二十条行动计划,出台《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2022-2025年)》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将绿色可持续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打造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等类型的多元化体系。

绿色金融属于交叉型行业,对绿色人才呈现环保技术、法规和金融知识等复合型要求。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金融机构发力绿色金融业务,对绿色人才需求巨大。建设银行《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印发,则进一步明确全行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路线图。

列好规划表、打好组合拳,“从动式”服务到“能动式”融合,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宏览全局,成效显著。

一方面,建设银行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提高资产结构绿色成色。《报告》显示,2023年,建设银行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等绿色领域支持力度,绿色贷款余额突破3.8万亿元,增量再创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自2018年起,建设银行就持续在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数据显示,2023年建设银行境外发行11亿美元和3亿欧元的应对气候变化主题绿色债券、7.8亿美元的“生物多样性”和“一带一路”双主题绿色债券,在境内发行100亿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绿色债券承销和投资额均有较快增长。

同时,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搭建投融资业务ESG风险管理框架,深入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中国建设银行将气候相关因素作为ESG风险管理重要内容,纳入客户准入、尽职调查、审批、投贷后管理等环节。以主动披露为抓手,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建设银行发布的集团首份《半年度ESG报告》,持续提升环境相关信息披露质量。11月29日,明晟(MSCI)发布2023年度中国建设银行ESG评级结果,其中金融服务可及性和人力资本发展两大议题分获全球最佳实践TOP3和TOP5,融资的环境影响议题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同业中拔得头筹。

守正创新,“碳”路无限“风光”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绿色金融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将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注入新动能。

央行发布权威数据也给出了答案: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其中接近七成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的项目。

数据背后,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驰而不息,折射出金融机构加快绿色金融创新的不懈探索。作为绿色金融领域最活跃的力量之一,建行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探索诸多“首单”“首个”,绿色实践在各地开花结果。

全国首家银行业“零碳网点”在建设银行广东中山翠亨新区支行正式挂牌成立,之后在网点运营中,该行继续打造了全省首个手机银行特色服务区。管理能耗方面,该行武汉生产园成为行业低碳运营新标杆。

放眼发展全局,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在“缺油少煤”的当下,绿色金融所支持的能源低碳转型,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对确保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转型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的重中之重,这里掌握着全国约57%的风能资源,超过21%的太阳能资源。但作为我国荒漠化最为集中的省区之一,这里黄沙漫漫、生态环境基础十分脆弱。

今年年初以来,紧跟地区政策导向,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区分行全面打通资金与光伏产业壁垒,创新服务模式,激活绿色信贷内生增长动力,建立差别化配套支持政策,并为治沙项目建设搭建信贷“绿色通道”,全力支持当地新能源企业发展。

助企纾困在一时,改善当地生态却计在长久。与此同时,该分行精准投放信贷资金,积极参与当地土地治理及光伏农业互补项目。

如今,一排排光伏发电板镶嵌于沙漠边缘,好似沙漠的“裙边”。沙地植物、高附加值药材牢牢扎根,迎风茁壮生长,源源不断的绿色金融“活水”在苍茫大漠滋养出一派树木葱茏、林草摇曳的好风光。

绿色金融不仅仅是一种投资,还是一个经济增长的强引擎。绿色金融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创造多元化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稳健发展。

在云南,由建设银行牵头承销的“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十三期绿色中期票据”成功发行,实现全国首笔“绿色债券+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挂钩”的三贴标普通中期票据的圆满落地,20亿元全部用于小湾水电站等8个水电站,雇佣当地居民,资助贫困师生,助力生产安置,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澎湃新动能。

除了水电,风能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开发价值的绿色环保新能源之一。

我国广西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防城港海域一排排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组迎风旋转,蔚为壮观。紧跟政府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建行广西区分行通过组建银团贷款的方式给予广西广投北部湾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授信20亿元。风起北部湾,风能变绿电,点燃万家灯火。

从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到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到自然生态修复,越来越多的金融力量汇集于绿色低碳领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长期主义,可持续的责任之道

山峦明晰、水体清澈,众人所向。绿色生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

近五年披露的相关报告显示,建设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逐年创新,绿色信贷规模拾阶而上,产品线不断丰富,为我国经济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目前,建设银行已连续18年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连续三年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为责任之举的坚守留下底稿。

建设银行的实践是金融行业的一个缩影。

从近期上市银行陆续披露的2023年年报来看,各家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表现突出。六家国有大型银行而言,绿色贷款余额约为17.9万亿元,同比增幅超42.6%。

这是需求、政策、供给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规模的绿色投资,将为有准备的金融机构提供绿色金融业务快速成长的机遇。金融业必须加快自身转型和创新发展,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绿色低碳投融资需求。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建立,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日益完善,可以说绿色金融已经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我国绿色金融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为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提供了系统性指导。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认为,进入绿色转型的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的核心任务也从注重“量”逐步向提升“质”转变。

银行发展历经百年历史,大浪淘沙,金融早已不再以规模和速度论英雄,而是一场马拉松,要有能力经得起穿越长周期的考验,比的正是稳健、韧性、可持续发展。从金融本质出发,新的发展定位中,实体经济大规模向低碳、零碳转型,绿色金融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