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圈层多要素气候变化观测数据是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基础支撑,目前内蒙古的现状如何?下一步气象部门如何推进观测体系建设? ...

2024-4-7 13:47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作者: 冯晓晶

自治区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分析了我区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所面临的形势和总体要求,提出了九大项重点行动任务,“建立多圈层多要素的气候变化观测监测体系”是重点行动中第一项最基础的任务,为气候变化观测体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自治区气象局不断提升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观测能力,综合观测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天气观测能力不断强化。补充完善了地面气象观测网,平均站间距达20.75公里,酸雨、大气成分、雷电、太阳辐射等观测能力明显提升。发展北斗导航探空,建成北斗导航探空观测网。初步建成锡林浩特全球基准探空观测站。两套地基遥感垂直廓线观测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初步建立“1+12+N”卫星遥感综合应用体系。

二是气候及气候变化观测能力不断提升。建成锡林浩特、呼和浩特两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基本气候变量观测要素覆盖度达提升至85%。启动了锡林郭勒草原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大气本底站建设。呼和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和海拉尔国家基准气候站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百年气象站。

三是专业气象观测能力不断拓展。建成自动土壤水分、草地蒸散量、植被生态气象、天然牧草、农作物、森林可燃物、农田小气候、交通气象观测站350个。

四是气候及气候变化监测分析能力明显提升。开展了内蒙古气候变化事实分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积温、积雪、无霜期、黄河凌汛、水资源等区域气候生态资源变化分析,逐年编制气候变化监测公报和评估报告。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地面观测站网布局,形成稳定、准确、可靠的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大力推进那仁宝力格国家大气本底站建设,升级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进一步拓展基本气候变量观测。加强卫星地面接收站建设,提升观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锡林浩特全球高空基准气候观测能力建设,建成全球高空基准气候观测与试验示范基地。到2025年,实现自治区草原关键气候区气温、降水、气压、风速、总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主要气候变量观测全覆盖。到2035年,构建具有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要素齐备的“地空天”一体化自治区气候观测网。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