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森林碳汇的“碳”绿之路

2024-4-1 15:25 来源: 中国气象数据

森林作为地球气候的天然“调节器”

具有捕获和存储碳的强大能力,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作为地球的“绿肺”和“生态长城”,对于保护人类和整个地球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森林一个重要功能——碳汇,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更加受到瞩目。

今年,我国林业碳汇加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森林如何发挥着气候变化的“调节器”作用?为何我国如此重视森林碳汇?我国林业碳汇市场的前景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草碳汇研究院)研究员朱建华。

地球气候的天然“调节器”

一个舒适的家,要有适宜的湿度和温度,还要有干净的空气和充足的氧气。小家如是,大“家”亦如此。地球拥有天然的“空气净化器”,这便是森林。

森林具有强大的碳捕获和碳存储能力。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合成有机物储存起来,并释放出氧气以达到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森林的枯枝败叶落地后,经过微生物分解,可将碳“锁”进土壤内,有效减缓气候变化进程。

森林约占全球1/3土地面积,可谓是站在气候保护的自然界最前线。去年年底,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三次两年更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林地碳汇量达到9.6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碳汇贡献约占到全国陆地碳汇贡献的85.5%。由此可见,森林相比其他生态系统具有明显优势,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重视造林,推动增绿增汇

我国对森林碳汇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四库”理论,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森林对于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增加森林面积,可提高森林碳汇量,从而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和减缓气候变化能力,是世界气候公约认可的、全球各国普遍采取的最为行之有效的固碳增汇措施。”朱建华告诉记者。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行动。至今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近一倍。研究显示,过去40年间,我国通过造林新增森林面积约贡献了40%至50%的森林碳汇。

根据“双碳”目标战略,我国“十四五”期间要实现森林覆盖率达24.1%的目标,并努力在2060年实现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7%以上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土地治理和国土绿化行动,通过多途径、多方法、多形式推动增绿增汇,对于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具有战略意义。”朱建华表示。

林业碳汇交易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今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林业碳汇作为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市场关注。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进阶方式,也是实现生态效益和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双丰收的长远之举。

“在国家碳排放交易机制下,林业碳汇作为‘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的其中一种类型,可以用于抵销一部分(不超过5%)重点排放企业经核查的排放量,这就使林业碳汇具备了交易价值,成为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项目类型之一。”朱建华介绍。


然而,当下我国林业碳汇交易仍存在着一些挑战。在朱建华看来,可真正实现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还处于一个“雏形”阶段,无论是项目的减排量还是成交量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朱建华从促进森林固碳增汇的角度,希望碳市场能够发挥一定的激励与补偿作用。“林业碳汇作为基于自然的‘碳清除’项目,相比于绝大多数减排项目,更加具有生态和多重效益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回报周期长及非持久性等风险。”朱建华建议,未来需要获得更多的支持,才能健康有效地发挥森林补充碳市场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