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模式助力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与减排两难问题

2024-3-27 11:15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刘良伟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的加速,绿色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各国能源发展的共识,也成为中国电力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主攻方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签约额达到38亿美元,超过了过去两年的总和。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设备贸易取得了显著增长,“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

此外,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在近日举办的“2024可再生能源南南合作论坛”上,名为《绿能出海记2024:向绿共赢,由小及美》(以下简称绿能出海记2024报告)的报告发布。这一报告的主笔、绿动星球(北京)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动星球)创始人郝江北认为:“最近的两三年里,中国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相关政策文件,展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强烈的国际合作意愿,以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

“小而美”模式助力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与减排两难问题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告诉记者:“对于当下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合作,机遇和挑战并存。”“除了多国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口关税政策的调整、美欧等国对于光伏组件双反政策的反复,新能源领域也面临贸易壁垒的挑战。同时,很多国家都将本地化率作为项目开发的条件或者激励措施。因此,既提升本地化率,满足所在国产业发展需求,又要提升管理能力和属地化能力是中国企业突破高端市场必须克服的一道壁垒。”

王卫权认为,与新能源领域的国际资本和产业投资商相比,中国企业在海外新能源投资领域普遍还处于起步阶段,实力相对较弱、能力不足。以往单纯的承包商角色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海外新能源市场发展需求。承包商要努力实现由工程承包商向投资建造商的转变,并具备投融资、工程承包、管理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集成服务能力。

绿能出海记2024报告指出,“小而美”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与减排两难问题,自下而上、独立自主地推进能源系统建设,进而推动其总体发展范式的全新发展理念。

据悉,在电网发展不足的背景下,为解决普遍的能源贫困问题,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推进屋顶光伏等小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明显拉动了2020年以来中国绿色电力装备的出口增长。中国自2021年以来就提出“一带一路”的“小而美”发展新模式,并在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宣布将“统筹推动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郝江北说:“从发电项目来看,装机容量更小的项目在占地面积、施工周期、前期成本投入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因此也更贴近远离电网或电力市场尚不够健全的地区的实际需求。从产业链布局方面,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合作建厂也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鼓励电力市场的成长,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能源发展

2021年9月,中国于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承诺。

绿能出海记2024报告指出,中国在2021年之后明显加大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清洁能源尤其是以风、光、水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并通过推动投融资绿色化、技术和知识分享、促进产业对话、建立绿色合作平台、聚焦民生需求等多重措施,发挥中国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能源转型的独特优势。

“气候脆弱国家论坛(CVF)及V20财长论坛”秘书长办公室的特使康锐能说:“为了在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繁荣的目标,气候脆弱国家不仅需要利用自身已经具备的风力和阳光等充裕的自然清洁能源,也需要依托与中国——在风光能源利用领域最成功的国家——的紧密合作。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能源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双赢。”

山西派可思绿色文化中心的王晓军说:“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快速、广泛、公平、公正的能源转型意味着经济的独立发展和民生的大幅改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切理解能源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也必将在这一领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展开更加高质量的合作。”据悉,这一中心正在和中国的高校展开合作,从气候脆弱国家选送遭受气候灾害影响的学生,对其进行可再生能源专业领域的培养,为其所在国家加速能源转型步伐进行知识储备。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