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保险公司持续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领域ESG实施方案

2024-3-12 15:00 来源: 当代金融家

中小保险机构推行ESG实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无论是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还是结合ESG的产品和服务创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有监管引领、有领先机构的经验先行,相信行业会形成合力和共识,持续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领域ESG实施方案。

ESG的全称为Environment,Social,and Governance(环境、社会与治理),此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席卷全球的工业化浪潮使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公众环保意识逐渐萌芽。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作为投资可行性的评价因素,逐渐成为社会责任投资的参考依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经济博弈和各主要市场上市公司造假等情形出现,ESG以其倡导的更符合社会伦理的投资理念和评价标准逐步成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合规的要求,进而被定义为“绿色金融”或“可持续金融”。

2022年6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15号,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全面实施。但据笔者观察,历经一年过渡期,大多数保险机构特别是中小保险机构对如何落实该指引仍存在认识上的盲区,业内对此项工作应由哪个部门牵头落实也发起了大讨论。究其原因,一方面,长期以来保险公司以负债端经营为主,对发源于投资领域的ESG概念相对陌生;另一方面,对ESG如何与公司战略和主营业务相关联、如何结合ESG要求规划业务以实现其全面价值认知还不足。

中小保险公司落实《指引》面临的问题

《指引》从顶层设计、内控管理、信息披露等多个维度对如何实施ESG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保险公司在实际落地中仍面临如下问题。

一是对ESG的重要性认识不足。ESG作为全球共识,是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和稳健投资必须优先关注的事项。以国家提出的“双碳”政策为例,二十大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双碳”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碳减排、碳达峰,推动新能源对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加速替代,减少我国对外能源依赖,确保国家战略安全。基于此,保险机构如何从国际视角、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入研究和理解产业政策,如何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和对外投资的具体策略具有现实的意义。如果高级管理层对ESG的认知停留在形式上满足监管政策要求,不能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生性需要,难免会与全球主流的发展理念和投资评价标准脱节,不仅无法跟上转型的步伐,还有可能因为战略上的失误错失良机。

二是对ESG的价值潜力认知不足。保险公司无论作为投资主体审视被投企业还是作为市场主体被监管和社会公众审视,都需要将ESG纳入公司战略高度进行安排。简而言之,ESG评估可以概括为三个维度:该企业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为社会/社区和利益相关方带来了怎样的改善和进步;公司治理是否规范、透明,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及监管机构的要求。随着ESG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及评级机构的规范性标准日趋完备,覆盖各细分行业的具体要求也日趋明朗。单一从财务指标评价市场主体优劣的阶段已然成为历史,非财务信息的影响力逐渐加大并成为投资者决策的关键因素。但从目前同业交流情况看,保险机构特别是部分中小保险机构对ESG的价值潜力明显认知不足。

三是缺乏ESG配套的人才和风控能力。对中小保险机构而言,推动ESG实施首先面临专业人员及风控能力的不足。新生代的员工希望其工作更具创造性和价值。从全球范围看,ESG作为热点议题日益成为吸引顶级人才的关键因素,但在国内这一领域并无明显的人才聚集效应,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对ESG的接纳和重视程度尚需时间。从风控角度看,以气候风险因素为例,财产险公司需要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同时将其应用于承保领域,通过建立与气候风险相关的模型,保险公司才能帮助客户锁定风险并推动客户防范重大灾害风险并向可持续商业模式转型。但当前无论在人才储备还是风控能力上,保险公司推进ESG均存在不小的差距。

领先保险公司的ESG实践

证监会自2018年在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首次明确要求上市公司依法披露 ESG 信息,迄今已经形成对上市公司ESG要求的完整框架。一方面,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将ESG信息纳入投资者说明会;另一方面,将“公司治理”列为独立章节,要求对ESG信息进行体系化披露。上市险企作为保险领域的先行者,在ESG实施方面已经走在了大部分同业的前列。目前,上市五大险企都对ESG领域的工作进展做了披露。其中,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均发布了可持续发展专项报告,对中小保险公司推动ESG实施可资借鉴。

中国平安作为全球重要性金融机构,自2018年即开始发布可持续发展专项报告,从可持续的战略、可持续的业务、可持续的运营与社区、可持续的治理四个维度对平安集团的ESG实施进行了充分披露。其2022年报告显示,平安集团的绿色投资规模超过2823亿元,其中险资绿色投资规模1081万元,股权、债券和金融产品的比例大约为4:4:2;绿色保险原保费收入超过251万元,对应保额176.9亿元。中国太保自2021年开始发布可持续发展专项报告。2022年度报告披露绿色保险保额达到8万亿元,绿色投资达到1600亿元。人保、国寿和新华也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绿色金融相关事项。

中小保险公司落实ESG的实施路径

高度重视,从董事会层面推动战略引领

早在2006年,联合国就颁布了《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UN PRI),彰显出各国对 ESG所倡导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治理理念达成了全球共识。其本质是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建立更加和谐、稳定、公平的秩序。疫情、大国博弈以及地区冲突的加剧使得气候、能源和粮食安全问题凸显。以经营风险为主业的保险机构理应高度重视ESG工作,从董事会层面推动战略引领,一是调整组织架构以适应ESG的需求;二是制定符合ESG要求的绩效考核和风控指标;三是推动管理层将ESG战略与公司主营业务紧密结合,通过对股东、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方施加影响,助力ESG在组织发展和公司生态发挥引领作用。

找准定位,从管理层面明确ESG工作目标

从长远看,讲好ESG故事,将ESG理念融入产品开发、客户服务和日常管理中,进而推动公司与员工、公司与客户、公司与股东之间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关系,在组织内部形成更加公平高效的秩序,是保险机构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对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如何让ESG成为公司全面可持续经营的助推器,首先要优先引进专业人才为组织注入ESG因子;其次,组织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ESG指标;最后,重新定位产品与服务以满足监管和客户的ESG目标。

全面规划,将ESG融入全业务流程激活其潜在价值

一是形成自上而下完整的ESG管制架构:中小保险公司基于成本约束,可指定现有部门牵头,在投资、产品等关键部门设ESG责任岗,为ESG融入业务流程奠定基础。

二是利用ESG来推动创新:当前保险行业的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20万亿,开发的各类保险及投资品种达上百余种,并且作为主要参与方之一担负着养老体系第三支柱建设的重任和使命,但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主要依靠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拉动,绿色保险和ESG投资领域仍有创新空间。

三是倡导全面绿色运营:ESG战略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推行绿色运营是相对容易达成的目标,且令客户、员工和股东等主要利益相关方受益。以保险公司力推的数智化转型为例,在提升业务处理时效的同时,不仅改善客户体验,而且减少员工的简单重复劳动,进而降本增效令股东获益。

综上,中小保险机构推行ESG实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无论是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还是结合ESG的产品和服务创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有监管引领、有领先机构的经验先行,相信行业会形成合力和共识,持续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领域ESG实施方案。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