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石油与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氢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陕西氢能昆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氢昆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中国石油这一能源巨头“同台”的陕氢公司,是一家2022年底方才成立的陕西省属国企,背后股东基本囊括省内所有大型能源国企,包括陕煤、延长石油、陕
有色等,伴随着陕氢公司落地,榆林打造“西部氢谷”亦迎来诸多实质性利好。
而从省级层面“重注”氢能,陕西似乎意图从头提早布局,以期在氢能“爆发”前夜复制下一个“比亚迪”?
中石油入局背后
据企查查显示,陕氢昆仑注册资本2000万元,由陕氢公司持股60%、中国石油持股40%,经营范围包含: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
据陕氢公司官微,陕氢昆仑将充分利用中石油和陕西氢能优质资源及广阔平台,立足榆林,辐射西北,重点开展油增氢改造工程、综合能源站及充换电、光伏和便利店等方面工作,为深化陕西国有企业改革和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氢动力”。
近年来,包括中国石油在内的“三桶油”正积极探索在新能源、“双碳”领域实现转型,而谁来“接棒”加油站则是相对关键的
问题。
至少现在,传统能源巨头在充电站领域似乎并不占优。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充电运营企业前三强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的充电桩数量均超过了35万座,中国石油大幅收购下仍与头部企业有较大差距。
探索能源转型是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将全部筹码押注在单一方向,中国石油亦在风光发电、氢能、CCUS等领域均有布局,且氢能正逐渐受到重视。
不过在氢能领域,“另一桶油”中国
石化似乎步子迈得更大,其打出了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旗号,提出公司“十四五”期间发展氢能的思路:规划建设加氢站1000座,加氢服务能力达到20万吨/年。
中国石油正在快步赶上,2023年其提出热电氢“三驾马车”齐驱并进。据中国石油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新投运加氢站(综合服务站)23座,公司目前共有35座。新增高纯氢产能1500吨/年,高纯氢总产能达到3000吨/年。
转型需要,再加上陕西本就是新能源热土,中国石油此举或也不难理解。
而观察本次落子的陕氢昆仑营业范围,记者猜测其部分业态或许与2023年12月22日中国石油首座正式投运的“油气氢电光非”全业态综合能源站——
江苏销售苏州花桥站类似。据悉,该站集加油、加氢、加气、充电、换电、光伏、储能等多功能于一体,是行业内首家具有全应用场景的综合能源服务站。
对此,记者联系中国石油董秘办,并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陕氢公司什么来头?
与老牌巨头中国石油“同台”的,是一家“年轻”省属国企。
官网显示,陕氢公司2022年底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金18.18亿元,是陕西省政府着眼陕西全省产业格局和未来发展成立的氢能产业平台,也是首个落地榆林的陕西省属企业。
陕氢公司背后股东阵容颇为豪华,几乎囊括陕西省内所有大型能源国企。公司采取“合伙企业+平台公司”企业架构和“双GP+双执伙”管理模式,由陕煤集团、延长石油、陕汽控股、陕西有色、国家电投、榆能集团、神木能源集团、榆阳区国资运营公司8家有限合伙人和2家普通合伙人共同设立合伙企业出资组建。
省上给予陕氢公司的期望不小,甚至关乎榆林万亿目标——力争到2030年实现500万吨/年氢能供给、建设一个氢能产业链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建成一个氢能应用示范区、10000辆氢能重卡运营服务场景平台、1000亿元产值、撬动榆林10000亿元GDP发展的规划目标。
企查查显示,除陕氢昆仑外,陕氢公司还有四家子公司,分别涉及氢能新能源、运力、科创、检验检测等方面。另据陕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晔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目前,我们主要聚焦‘工业用绿氢’和‘
交通领域’两条产业生态链。”
其中,工业用绿氢即风光—绿电—储能—绿氢—工业原料产业链条,而在交通领域即建设从制氢工厂、加氢站、燃料电池核心装备、氢能重卡的闭环全生态。
据悉,在氢制备方面,陕氢公司采用先蓝后绿、同步发展的原则,优先利用兰石化乙烯项目副产蓝氢和可再生能源制绿氢,不足的氢能缺口由榆林兰炭企业等工业副产氢提供。
记者注意到,在成立一年时间内,陕氢公司动作不少。譬如,承办中国(西部)氢能大会、与质子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此外,公司披露出的拜访交流对象多涉及金融机构、高校科研及氢能上下游相关企业。
而本次与中石油搭台后,一方面,陕氢公司在氢源供应及完善制氢、储氢、输氢、用氢技术上能获得支持,另一方面,陕氢昆仑若发力加氢站等,陕西氢能公司建设沿黄包茂、关中环线两条“氢走廊”亦将进一步提速。
风险与机遇并存
多方进军陕西氢能热土之下,陕西氢能产业或风险与机遇并存。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陕西发展氢能产业的底气源于丰富的氢气资源。数据显示,陕西省
化工副产氢产量超200万吨/年,其中,高品质副产氢产量约20万吨/年。
同时,陕西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潜力巨大,绿氢潜在产能约30万吨/年,可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
而具备化工基础、光伏风电涨势凶猛的榆林,在蓝氢、绿氢方面的天然优势更是全国少见,另外将绿氢资源用于化工
碳排放,也将成为榆林极具潜力的减碳路径。
“在应用场景上,陕北地区现有大量的燃油、燃气货车从事能源化工产品
运输,特有的高寒、重载的‘短倒运输’是燃料电池重卡的理想应用场景。”黄晔此前表示,依托陕北能源供给中心和关中城市群之间的大量城际物流运输需求,开展氢能物流运输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机遇确实存在,但在“分蛋糕”之前,仍有诸多问题待解。“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思想观念的束缚。”黄晔此前曾坦言,建议省、市两级有关部门成立氢能产业部门,专门研究氢能产业发展规律,用新理念去引领行业发展,用行动带动项目快速落地。
另据华夏能源网此前报道,中国石化投资30亿元于
新疆库车建设的全球最大绿氢项目,就曾因利用率低陷入争议。
加氢站方面,下游燃料电池汽车用氢尚未真正实现规模化,氢气需求并不稳定,再叠加建设成本高、在营率、负荷率低、外供氢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导致加氢站“加一枪亏一枪”,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据陕西氢能业内人士透露,陕西已建成4座加氢站,对外开放的比较少,因为氢能目前以商用车为主,更多的是向重卡、
公交车等提供加氢。
而这背后亦反映出绿氢技术商业化仍尚未成熟,但行业尤其是一部分国、央企在能源转型背景下布局氢能赛道成为“刚需”,多种路线发力希望抢占先机。
不过,氢能作为解决双碳、解决气候问题的重要抓手前景空间明确,随着制氢工艺、成本及储运国产化技术成熟,通过蓝氢或灰氢实现降本,完善产业链生态环境,未来再把绿氢技术嫁接,最终形成绿氢可持续发展形态后实现“西氢东输”,或是榆林打造“西部氢谷”的发展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