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产业“四地”建设书写“绿色答卷”

2024-1-16 14:30 来源: 青海新闻网

盐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目前已基本建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钾肥、碳酸锂产业稳步发展;

清洁能源发展实现新提升,扎实推动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能源消费体系建设、储能多元打造,使清洁能源发展“风生水起”“风光无限”;

生态旅游迈出新步伐,促进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形成了“一环六区两廊多点”生态旅游发展新布局,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绿色有机农牧业取得新成效,突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产业“四地”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为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擘画的宏伟蓝图。近年来,青海省牢记总书记嘱托,瞄准产业“四地”建设,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端好“绿饭碗”,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绿色,永远是青海发展的“底色”;生态,永远是青海发展的“靠山”。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青稞种植基地里,有机肥的施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实施和“耕二休一”的轮作休耕制度,让这里土地地力逐年肥沃起来,成为国家有机认证的青稞种植基地。

地处祁连山下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拥有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有机认证草场,为祁连牦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栖息环境。为加快祁连牦牛的品种培优,祁连县形成“中心﹢基地”“繁育﹢保护﹢销售”良种产业体系,以达玉牦牛良种繁育场为基础,大力实施牦牛核心群组建,祁连牦牛良种化不断取得新进展。

粮食作物增加0.15万公顷,油料作物增加0.084万公顷;全省产业强镇达到18个;国家作物种质西宁资源复份库建成运行,保存作物种质资源44.85万份;在20万公顷耕地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全省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5.33万公顷以上……机械不停轰鸣、粮食粒粒归仓,农民满面笑容,种植业迎来丰收,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为“青”字号农畜产品品牌不断注入含金量。

伴随着冬季的到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的黄河上迎来近百只越冬的大天鹅,它们时而停留玩耍、时而展翅飞翔,构成了冬日里最优美的生态画卷,为冬日高原增添生机。近年来,青海省加大力度保护治理境内黄河流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越冬候鸟提供良好栖息地。

去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印发《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青海省是沿黄九省区率先出台黄河专项省级资金管理办法的省份。

近年来,青海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在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上持续用力。统筹水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中华水塔”保护行动,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同时,在加快建设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上持续用力。

用好“金钥匙”,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去年我们首次接到国外公司订单,格尔木海关结合我们的出口意向,多次送政策上门,从氧化镁的出口许可证办理、推送老挝最新监管政策、协调口岸海关等方面给予政策指导和全方位跟踪服务,增添了我们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青海省云天地质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逯克思说。

“发车啦!今后香港同胞也可以品尝到我们青海的蔬菜啦!”2023年8月7日,青海省直供港澳蔬菜基地种植的罗马生菜、甘蓝、芥蓝菜等8种冷凉蔬菜经过分拣、清洗、完成打包装箱后首批10吨启程发往香港。这标志着青海又一高原特色农产品获得进军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去年,由青海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制造的大于35KG大型动力锂电池包搭乘航班抵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实现了青海省国产大重量动力锂电池首次航空运输出口,这是我国目前空运重量最大、单件能量最高、电池监管要求最严的锂电池空运出口。

“为持续促进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出口,我们采取‘一企一策’帮扶措施,为企业‘一对一’解决疑难问题,加强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新形势新变化。同时,开通‘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实施‘5+2’预约查验,做到货到即查、合格即放。多方协作共建,与口岸海关沟通协作,帮助企业体验‘属地口岸高速通道’。”西宁海关相关负责人说。

盐湖化工出口产品从磷酸铁锂、碳酸锂等精细化工产品向纯碱、氯化镁等上游大宗资源类产品扩展,出口种类不断丰富;8类高原冷凉蔬菜实现直接出口“零”突破,我省企业与香港客户签订2200万港元的冷凉蔬菜外贸合同;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全力保障龙头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设备,“海关+企业+工业园区”三方联动,稳定辖区锂电储能产业链;支持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口岸建设,推动旅检通道设备更新维护升级,推动智能审图应用,人均验放速度有效提升……

近年来,西宁海关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产业“四地”建设为抓手,持续落实保稳提质各项措施,打造最优享惠政策组合供企业选择,助力省内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将通道经济转变为产业经济。

聚合“产业链”,筑牢高质量发展“新底盘”

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青海炽热的阳光照耀着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2023年8月,随着天合光能年产5GW N型i-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下线暨拉晶、切片、电池、组件全面贯通,标志着青海省实现了光伏全产业链“零的突破”。

随着一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相继落户,青海省光伏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光伏产业产品从最初的金属硅粉、光伏支架和多晶硅产品制造,发展到目前高纯晶硅、电子级多晶硅、光伏电池片、单晶硅棒、石英坩埚和太阳能组件等多种类光伏产品生产制造,产品分布从上游向中下游持续扩展。

截至目前,全省已构建起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及电站建设全产业链。已建成工业硅11.5万吨、多晶硅14.5万吨、单晶硅100吉瓦、组件6.8吉瓦,逆变器、铝边框、支架等配套产品规模化生产;在建工业硅25万吨、多晶硅25万吨、单晶硅20吉瓦、组件1.5吉瓦。

在稳步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光伏产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3年12月,由中国华能牵头建设的全球最大商用尺寸兆瓦级钙钛矿组件光伏示范项目在华能青海共和光伏电站全面投运,标志着我国钙钛矿光伏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兴的光伏技术,与传统晶硅太阳能电池比较,具有转换效率高、产业链相对简单、能耗低、原材料用料少、使用成本低等优势,是极具颠覆性的光伏新技术之一。”华能青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双碳”大潮奔涌向前,除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青海以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指引,坚持上下游协同发展思路,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推进光伏产业发展,促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青海干在当下,谋在长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青海加快实施光伏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后劲,推动产业向高质化、高端化发展。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积极创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感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青海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将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作为生态保护优先的主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科学有序促进特色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价值转化,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绿水青山持续发挥出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凭借青海独有资源禀赋和冷凉气候特点,青海着力做好绿色有机农牧业这篇大文章。近年来,青海农业农村领域绿色有机基础得到持续加强,“青字号”农畜产品绿色有机底色更加突显。为了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将在绿色循环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稳量补链扩输、品牌效益提升上持续用力,切实提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的质量,拓宽输出的渠道。

随着青海省循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青海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青海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清洁能源综合开发规模明显扩大,能源清洁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能源科技产业取得重大突破,清洁能源合作交流取得新成效,在实践与成果中不断提升青海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能力。同时,拥有森林、草原、湿地、冻土、冰川等多种固碳资源,青海成为巨大的碳汇盈余地。青海启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零碳产业园,积极参与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努力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青海贡献。

俯瞰今日青海,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绿色版图”在悄然改变中越扩越大。迈上新征程,青海将着眼于更好发挥青海特有资源禀赋和特殊优势,推动产业“四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美好蓝图转化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生动实践,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