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2023影响力国际气候创新大会在海口开幕。大会以“低碳创新引领绿色未来”为主题,共同探讨全球低碳创新发展趋势,共谋中国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本次大会是
海南省在刚刚结束的迪拜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闭幕后举办的首场聚焦气候议题的国际化大会。大会议题涵盖能源、循环经济、基础设施、ESG、影响力投资、农业脱碳、气候金融与碳
市场、绿色制冷、林业
碳汇、蓝碳、中国气候治理智慧的国际化传播等内容。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周学双表示,海南正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始终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应对气候变化贯穿建设的全过程,不断加强气候减缓和适应行动,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清洁能源岛建设。作为连接中国和东南亚两个最活跃大市场的中间节点,海南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
政策优势,主动对接国际规则,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打造国际气候创新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产业低碳技术及项目合作、深化跨境气候投融资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积极贡献力量。
大会邀请了气候变化领域顶尖专家、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代表、企业高管、学界和协会代表共同探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治理背景下的
碳中和解决方案以及产业低碳转型的关键议题,共享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的清洁能源、脱碳和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各方实现气候目标的行动,并为海南应对气候变化和实践低碳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多元技术解决方案。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表示,不同的角色对气候变化
问题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国际、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等均有侧重点。但无论是哪个角色,双碳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规划上,需要进行宏观层面的统筹,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产业特点分时间、分步骤全面落实。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分享了低碳农业与农业食物系统转型路径。他说,全球范围内,农业食物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农业具有很大的
减排潜力。比如,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减少农民对化肥的使用,农民可以生产出更加健康、营养的食物;通过改变膳食结构,可以实现高碳高排放食物向低排放低碳营养价值高的食物转型。
大会主席、前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吕学都表示,海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取得可喜的成绩,并通过先行先试,为全球提供绿色发展的海南方案。同时,海南也有十足潜力成为中国展示全球气候治理成果以及与世界开展多元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交流平台。大会将致力于联合全球有识之士,在加快实现净零排放的道路上加强国际各方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