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各国ESG
政策体系逐渐完善,核心框架与气候议题均达成国际共识。国内ESG
市场持续加速发展,在融入高质量发展和绿色金融政策宏观规划下,上市公司ESG信披标准有望2025年落地,资本市场中政策性资金有望持续加码ESG投资。面向ESG发展新格局,我们一方面迭代更新了ESG评价体系,首次实现了对港股和发债主体的覆盖,助力投资端ESG理念落地,另一方面也建议上市公司应当提前布局ESG工作,选择更精准有效的ESG治理与披露策略。
全球视野:ESG体系建设规范化下的新发展格局。回顾2023年,全球ESG密集出台,虽然细节仍难以统一,但主要国家和区域在ESG信披框架和气候
问题上已基本达成一致。例如ISSB、欧盟、中国
香港等地区标准的气候披露政策均以TCFD四支柱框架为核心。展望未来,尽管全球ESG整体氛围向好,但是反ESG呼声也逐渐显现,未来全球ESG发展料将在海外“绿党”为核心的政治力量推动下螺旋式上升。以欧盟为例,绿党致力于推动ESG与气候议题,并已成为第四大政治团体,但短期来看执政表现不佳,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可能存在变数,政策持续性存在一定变数;长期来看,气候议题关乎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民意趋势具有较高确定性。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引领下,ESG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回顾2023年,在高质量发展宏观规划下,国内政策持续鼓励上市公司开展ESG信息披露与治理工作,尤其国资委明确将ESG列入高质量发展工作,提出2023年央企ESG专项报告力争全覆盖,并发布了ESG报告披露指引。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比例达34%,企业数量同比增加18%。展望未来,一方面,根据证监会公开表态,我们预计国内ESG信息披露标准工作将有突破性进展,有望在2025年落地。另一方面随着大型公司对供应商设置ESG审查, ESG已经成为企业开拓客户的新竞争力体现,且媒体资源对企业ESG报道逐渐倾斜,ESG表现也将极大影响企业声誉。因此我们建议上市公司应当提前布局ESG工作,选择更精准有效的ESG治理与披露策略。
资本市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助推ESG投研迈入深水区。2021年至今,ESG投资发展迅猛,各资产管理机构纷纷开展ESG投研工作,ESG资管产品数量相比行业保持较高增速,近三年ESG产品数量CAGR达20.2%,不过其超额收益普遍较差,市场化考核压力较大。展望未来,ESG理念将融入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工作中,成为金融工作重点规划,因此我们预计政策性资金将持续加码ESG投资。为契合不同资金方对ESG投资的诉求,资管机构需进一步拓展ESG投研范畴,加深ESG投研体系建设,制度化、流程化下将ESG投资嵌入行业和个股分析,从而保障投资与社会双重效益。
中信证券ESG评价体系:覆盖扩容,指标升级。面向ESG发展新格局,我们迭代更新了ESG评价体系,首次实现了对部分港股和发债主体的覆盖,也可更好地助力上市公司精准有效的开展ESG工作。对于上市公司,我们更新了ESG评价体系3.0,首次实现对部分港股覆盖,且提升了评分有效性。对于固收领域,我们分别构建了一般企业和城投公司的ESG 体系,实现了对多元化发债主体的有效覆盖,更加契合债市投资逻辑,对于一般发债主体,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回测期内多空组合收益2.33%。
风险因素:国内ESG基金数据统计不完全;ESG政策预计较为主观,相关政策推进不及预期;ESG评价体系构建较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