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地缘关系

2014-12-20 17:53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目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已逐渐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双轨制转向“德班平台”阶段。“德班平台”预期在2015 年的法国巴黎会议上达成协议,涉及2020年之后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安排,其基本原则是具有法律约束力,并由所有国家参与,其基本内容包括减缓、适应、资金、技术、透明度和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2014 年和2015 年的国际谈判将是关键或艰苦的。从各种迹象看,各利益集团都在对德班平台进行不同的解读,围绕德班平台的谈判将直接影响气候变化的地缘政治关系。

       中国在历来的谈判中,均坚决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强调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二氧化碳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巨大,因此发达国家必须实现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90年,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1.8吨,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2000年时,增长到2.8吨,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2010年达到6.2吨,则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从2007年起,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68亿吨,超过美国,为世界第一,2012年达到美国的145%。自2005年以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量占世界的70%左右。如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至2015年,中国的排放总量会达到欧美的总合,至2020年,则会达到OECD国家的总合。中国在全球范围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已逐渐失去弱者的位置,面临从发展中国家集团“毕业”的巨大压力。

       在气候变化的大国地缘政治关系博弈中,一直存在欧盟、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和代表发展中国家的“G77+中国”三大集团,而中国历来的气候变化谈判均以“G77+中国”为基础,该集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利益,并在气候谈判中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经济、政治背景和诉求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一致性已出现分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拉拢使得一些国家摇摆不定,甚至于在关键时刻起到反作用。“G77+中国”在德班平台谈判中仍会保持其形式,但作用会复杂。2012年形成的“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集团”(Like-MindedDevelopingCountries,LMDCs)很活跃,也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这些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并不能保证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2]。由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BASIC),均属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利益相对接近,在以往的谈判中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西方发达国家从18世纪开始了工业革命,并以殖民的方式获取资源。二战之后,国际的经济市场和政治格局也基本确定,即世界由发达国家的10亿人口所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崛起,这个具有30亿人口的集团需要冲破固化了的格局,谋求发展出路,就必然会受到传统势力的排斥和挤压。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争取发展机会,争取排放空间,争取国际规则重组则成为基础四国的共同利益所在。因此,维系基础四国的合作至关重要。谈判中则要把握矛盾与合作的平衡,既顾及当前,又考虑长远,在欧盟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之间处理好矛盾与合作。(完)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