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国碳金融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

2014-4-1 14:14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尽管近年碳金融交易规模增长迅速,但目前碳金融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给碳金融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一是市场分割问题。目前,国际碳交易绝大多数集中在国家或区域(欧盟)内部,统一的国际市场尚未形成。目前,从事碳金融交易的市场多种多样,既有场外交易机制,也有众多的交易所;既有政府管制产生的市场,也有参加者自发形成的市场。这些市场大都以国家和地区为基础,在市场制度安排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市场之间难以进行直接的跨市场交易,国际碳金融市场处于高度分割状态,市场效率还比较低。

  二是巨大的政策风险问题。就目前的风险管理能力而言,碳金融蕴含的风险是非常巨大的,其中不仅具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而且政策风险、法律风险较大,目前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还缺乏足够的管控能力。一方面,国际公约的延续性问题产生了市场未来发展的最大不确定性。《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仅涵盖2008-2012年,各国对其有关规定仍存在广泛争议,目前实施的各项制度在2012年以后是否延续尚不得而知,这种不确定性对形成统一的国际碳金融市场产生最大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减排认证的相关政策风险也可能阻碍市场发展。在原始减排单位的交易中,交付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而在所有导致交付风险的因素中,政策风险最为突出。因为,核证减排单位的发放是由专门的监管部门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认证,即使项目获得成功,其能否通过认证而获得预期的核证减排单位,仍具有不确定性。从既有的经验看,由于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政策意图的变化,有关认证的标准和程序也在变化之中。而且,由于项目交易涉及不同国家,要受到东道国法律的限制,所以,碳金融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是非常巨大的。这些风险是市场交易主体所难以控制的。

  三是交易成本问题。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的交易成本巨大,主要源于基于项目的交易涉及跨国项目的报批和技术认证问题,监管部门要求制定运营机构来负责项目的注册和实际排放量的核实,所涉及的费用高昂。此外,对于市场上的中介机构还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中介机构在材料准备和核查中存在道德风险,甚至提供虚假信息。

  四是知识短缺问题。碳金融是一个历史较短的金融创新领域,国际上大多数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对碳金融业务的利润空间、运作模式、风险管理、操作方法以及项目开发、审批等缺乏应有的知识存量,有关碳金融业务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才也非常短缺。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对发展碳金融交易业务缺乏内在动力,这对碳金融的发展会造成一定抑制作用。

  尽管碳金融的发展面临上述约束,尽管哥本哈根会议没有解决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问题,资金技术援助安排问题,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减排问题。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从对减排问题的态度看,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渐趋于一致。中国的公开减排承诺积极推动了全球减排共识的进程。中国于2009年11月26日公布了本国的减排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后,12月3日,印度环境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向国会提交印度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承诺到2020年该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4%。

  随着全球大多数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立场逐渐趋于一致,以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国际碳金融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碳金融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