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亚残运会圆满闭幕,属于杭州的“两个亚运”画下了句号。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风景秀美,拥有森林、湿地、湖泊、农田等多样的生境,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021—2022年本底调查显示,西湖区境内有动物、植物及大型真菌2190种,包括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植物30种,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28种。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西湖分局(以下简称西湖分局)将生物多样性与“绿色亚运”“零碳办赛”理念相融合,推动生物多样性调查、科普、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推进全区绿色低碳行动,让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低碳成为新风尚。
打造全市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型亚运场馆
杭州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占地约1700亩,是浙江省最具历史、符合国际锦标赛事承办要求的18洞球场,也是杭州亚运会高尔夫球项目比赛场地。
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历来以生态秀美、风景如画著称,在设计和运营过程中秉持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在西湖分局的指导下,充分展示了杭州亚运会低碳、
节能、生态友好和可持续等“绿色”特质。今年春季开始,西湖分局在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启动了绿色亚运生物多样性提升项目,积极打造全市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型亚运场馆。
同时,还布设了生物多样性友好装置。在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的树林里,西湖分局布设了一批生物多样性提升装置,包括50枚人工鸟巢,搭建了4个本杰士堆。本杰士堆是一种人工灌木丛,由于草坪周边的树林缺乏灌木层,小动物们缺乏隐蔽的场所,搭建本杰士堆可以为它们提供栖息地。
红外相机后续监测显示,赤腹松鼠、红嘴蓝鹊、大山雀、黑脸噪鹛、乌鸫等动物都喜欢造访这里。尤其是小麂,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鹿类,在场馆中数量很多。
组织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活动
作为全市首个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氛围的亚运场馆,通过让市民亲自参与、近距离接触,进一步加强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据了解,西湖分局通过线上公开招募公众方式,吸引了大量市民报名,通过抽签方式确定了最终参加活动的30名市民。在生物多样性科普指导员的带领下,公众走进高尔夫亚运场馆,通过生物多样性知识讲解、搭建本杰士堆、悬挂鸟巢,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活动。
同时,在场馆主干道边设置了绿色亚运中英文展牌和互动装置,运动员入口处放置了“绿色亚运”和“西湖生物多样性”两款中英文折页,在场馆调度中心的亲水平台设置了生物多样性解说互动装置,在果岭附近设置了生态环境数据电子显示屏,播放西湖区的实时生态环境数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通过以上措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西湖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打造绿色亚运标志性成果,创建“无废亚运细胞”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办赛理念之一,也是其“主色调”。西湖分局积极践行绿色亚运理念,推进全民绿色低碳行动,为绿色亚运营造了良好氛围。
为深入推进西湖区“无废城市”建设,2022年完成5家“无废亚运细胞”和35个“无废城市细胞”创建,黄龙饭店被列入全省第一批“无废亚运细胞”示范点,西湖区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入选2023年浙江省“无废之窗”典型案例。
杭州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以科技节水型高尔夫赛事球场为目标,引进循环水源使用、改进喷灌、耐旱草种等科技手段,实现了结构性节水、工程性节水、管理性节水,对高尔夫球场水资源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了更新升级。自2022年8月改造完毕投入试运行以来,整体水资源消耗下降了60%—70%,成为了一座科技含量高、节水效果好的高尔夫球场。
为了实施扬尘治理“管控圈”,西湖分局在西溪湿地及其周边约3公里区域内,试点开展城市扬尘污染的统筹治理。与西湖景区、余杭区签署联防联控协议,形成“三联互动”,实现区域间的协作管控;纵向打通属地、单位、班组的责任链条,落实“三级责任”,实现区域内的网格管控;统筹各类污染清单和资源清单,开展“三类洒水”,实现整合后的增效管控。
为推动绿色生活方式与绿色亚运办赛理念融合发展,西湖区因事制宜,多措并举,推广“接驳换乘+接驳专线+‘P+R’停车换乘”的出行新模式,规划建设城市慢行绿道,有效打通场馆内外“最后一公里”,保障亚运
交通绿色畅通,为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贡献了交通智慧和力量。
着眼于数字治理与绿色亚运理念的双向融合,西湖分局探索在文三数字街增加扬尘在线监控设备,接入文三数字街驾驶舱,并与生态智卫空气卫士进行联动,将文三数字街打造为“无废街区”“净尘街区”“绿色街区”。
优美的自然环境、绿色的亚运场馆、丰富而有特色的动植物,是西湖区优质生态环境的最好证明,这也在亚运历史上留下了难忘的“杭州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