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探索粮食生产碳中和科技路径 首个高产固碳双协同水稻示范基地亩产1002.5公斤

2023-10-25 16:07 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杨丹丹

10月24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组织行业有关专家,对安徽农业大学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颍上)建立的水稻绿色低碳高产高效百亩示范基地核心区进行验收。核心区位于颍上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江店孜镇后坝社区),面积220亩。专家组听取了实施单位的技术汇报,查看了核心区水稻长势长相,随机抽取2块田,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割方脱粒,当场称重计产。稻谷经去杂、测定水分,折算成标准含水量(13.5%)后,颍上县水稻单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达到1002.5公斤/亩。依据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质、肥药投入情况,测算示范方每亩碳中和水平较非示范区的-226.0 kg C-eq增加至14.7 kg C-eq,首次实现区域水稻高产、固碳双协同。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们认为,示范方水稻长势均衡性好、绿色低碳栽培技术落实到位、整个生育期温室气体排放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在水稻高产的同时实现了减排固碳,是当前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样板。

技术首席专家安徽农业大学武立权教授介绍说,该团队围绕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和“双碳”行动总体目标,按照“减排固碳、量质同增”总体思路,鉴选氮高效碳减排水稻品种,建立相关品种共性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生物炭添加、间歇高效水分管理、新型肥料减量配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增碳减排增效绿色生产技术,构建沿淮地区水稻高产高效与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模式,示范片较传统生产方式实现“三增四减”,即亩增产20%以上、增收280元、增(碳)汇240.7 kg C-eq,同时减肥15%、减水25%、减药20%、(碳)减排16.0%。

据悉,该示范方由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颍上试验站承担建设,颍上试验站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6个新建试验站之一,主要通过试验数据采集,服务于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战略;通过试验数据转化,服务于区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搭建国家级科研平台,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颍上试验站积极将“低碳”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全链条,创制发布《沿淮绿色低碳农业生产推荐技术指引》,集成创新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生态强化农田创建技术、智慧生态无人农场创建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模式20余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30万亩次,开辟了协同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示范方取得这样成绩让我们备受鼓舞,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与武立权教授团队合作,不断推进熟化技术的本地化应用,创新1个技术研发团+1个观测试验站+1个技术服务中心+N个技术示范片推广服务模式,提高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率,努力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绿富同兴’。”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颍上试验站王冠军站长说。

安徽是水稻种植大省,常年播种面积3700万亩,位居全国第四位。水稻生产是农业碳排放主要来源,碳中和潜力巨大。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开启,研发推广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技术模式,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可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增值,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