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记者从佛山市发改局获悉,《佛山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已于近日印发,佛山将坚决把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抓住
碳排放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实施“碳达峰十三大行动”。
《方案》提出,佛山将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核心,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将碳达峰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系统推进佛山各领域碳达峰工作,明确各领域、各行业的目标任务,为全省碳达峰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十四五”期间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围绕碳达峰,佛山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强化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突出科学降碳、精准降碳、依法降碳、安全降碳,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方案》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佛山在碳达峰方面的主要目标。其中,“十四五”期间,佛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将基本形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率和碳排放效率持续提升。到202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指标,为实现全市碳达峰打下坚实基础。
而在“十五五”期间,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将取得显著成效,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控制水平进一步优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为达到上述目标,佛山将坚决把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抓住碳排放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实施“碳达峰十三大行动”。
打造大湾区氢能产业高地
持续推动“仙湖氢谷”建设
在“碳达峰十三大行动”中,产业绿色提质行动居于首位。
接下来,佛山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2%以上。
同时,佛山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高效
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高端精密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制造等绿色低碳产业园区。
特别是,《方案》明确提出,佛山将重点发展氢能产业。牵头推进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强化城市群内各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示范应用扩面,促进氢能产业要素集聚,培育引进优势骨干企业,实现氢能产业强链补链,打造大湾区氢能产业高地。持续推动南海区“仙湖氢谷”、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汽车基地等园区载体建设。到2025年,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超过170家,到2030年,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超过200家。
到2025年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50万千瓦
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也对碳达峰至关重要。
根据《方案》,佛山将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发挥煤电托底保障作用,有序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电煤消费比重,大力压减非发电用煤,落实国家和省要求,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管理,有序推进重点行业燃煤自备电厂和锅炉“煤改气”,科学推进“煤改电”工程。
同时,佛山将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重点推进佛山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提质改造项目、南海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扩能工程(二期)及配套炉渣综合利用项目、佛山市三水绿色环保项目等生物质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综合利用,结合全市村级工业园改造,配套建设一定比例屋顶光伏发电和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鼓励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村委会、工商业建筑加快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
佛山还将加快建设新型
电力系统。大力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调节能力,加快形成较成熟的需求侧响应商业模式。探索在公共机构、商业综合体稳步推进“新能源+储能”项目建设,推进冰蓄冷水蓄冷、电化学储能、光伏发电等节能降碳技术综合运用,开展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在工业负荷大、新能源条件好的地区,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50万千瓦。到2030年,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
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为实现碳达峰目标,佛山还将推进交通运输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方案》明确,大力推广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及货运配送车辆电动化和氢能替代。研究有关充换电、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重点推进氢能源车辆应用,持续推进新能源车辆替代传统能源车辆。推动船舶LNG清洁动力新建改造和电气化替代。
到2030年,佛山将实现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电动乘用车销售量力争达到乘用车新车销售量的30%以上,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对碳达峰也有重要意义。《方案》提出,到2030年,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及骨干企业建设。推动退役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推进相关重点园区和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同时,佛山还将积极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建设,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和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再制造产业,大力推广工业装备再制造,扩大机床、工业电机、工业机器人再制造应用范围。到2025年,废
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
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464万吨。到2030年,9种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50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