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双碳”变革新时代,汽车行业脱碳兼具四重特性

2023-9-19 14:21 来源: 中国汽车报

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指导,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支持,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主办,中国汽车报社承办的“问路碳中和——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于9月19-20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办。

在9月19日举行的“高层论坛01:‘双碳’背景下汽车产业的机遇与使命”中,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发表了题为“双碳新时代,产业新动能 中国车企奋进绿色发展新征程”演讲。

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高兴出席本次汽车碳中和峰会,与各位共同探讨“双碳”目标下汽车企业绿色低碳化的发展。

4月12号总书记考察广汽集团,关心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嘱托我们要做好自主品牌,要把民族品牌搞上去。我们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科技自主创新和汽车产业发展的殷切期盼。

下面我结合会议主题向各位嘉宾朋友,分享广汽集团在加速绿色低碳发展,做强做大中国汽车品牌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双碳”变革新时代,汽车行业脱碳兼具四重特性

自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3年来我国在推进“双碳”目标方面成绩显著:一是全国已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二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的装机突破了13亿千瓦,历史性的超过了煤电。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正成为外贸增长的新的动能。

聚焦汽车行业,我们认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是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系统性变革的关键产业之一,将为“双碳”战略最终实现注入长远的信心。中国汽车产业在推动“双碳”目标过程中,兼具四重特性:

一是汽车行业脱碳目标具有明确性。2021年10月份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已经明确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清洁动力的交通工具的比例要达到40%左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也明确指出,我国汽车产业的碳排放将于2028年前后先于国家碳减排的承诺提前达峰。

二是汽车行业碳排放的环节具有特殊性。从汽车全生命周期来看,传统产业汽车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使用环节,材料、零部件的制造和整车制造环节的碳排放占比约占排放总量的20%(其中,整车生产环节只占1.5%),使用环节碳排放约占80%。

三是汽车行业脱碳过程具有产业生态引导性。尽管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的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8%左右,尚未被纳入全国碳排放重点关注的八大行业中,但是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八大产业息息相关,汽车作为产业链终端产品对供应链的绿色化、低碳化有内在需求,其脱碳行为将会带动电力钢铁等碳排放重点行业加速低碳化转型。

四是汽车行业脱碳成果具有社会示范性。汽车作为终端的消费品,贴近居民生活,社会关注度更高,品牌号召力强,汽车产业低碳转型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到中国未来的绿色化消费潮流。

“双碳”发产业新动能,智能新能源的汽车大有可为

“双碳”对汽车行业而言,既是重要挑战,也是重大机遇。

首先,“双碳”目标加速汽车产品电气化。尽管从全产业链来看,电池的制造和回收处理一定程度会增加碳排放,叠加国内使用的电力也主要是来源于煤电,深度脱碳的效果有所减弱。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燃油汽车,电气化车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减排的效果仍然具有相当的优势。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测算,在车身尺寸、重量接近的情况下,混合动力和插电混合动力车型,每公里的碳排放量相比燃油车分别减少23%和25%;纯电车型则减少了33%。例如一辆A级车型,在15年生命周期内,纯电车型比燃油车的碳排放量减少9.7吨,未来随着电力的绿色化、制造低碳化的持续推进,电气化车型的减排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其次,汽车产业链深度脱碳,需要更加重视供应链的协同低碳化。当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已经宣布了自身的“双碳”目标,汽车绿色低碳化发展是中国能源转型的战略要求,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扩大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先优势,应对即将到来的碳税挑战,走向全球的通行证。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随着新能源汽车全面普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从使用阶段向生产阶段过渡,重点落在汽车供应链的材料、零部件的生产环节。预计到2025年电动汽车材料和制造环节碳排放占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总的排放量提升到45%;到2040年绿色能源成为主导能源时,该比重将会达到85%,由此可见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应该早布局早开始。

第三,智能新能源汽车推动绿色能源的生态体系构建。

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未来水电、风电和光电的比重将会持续上升,但是清洁能源的供给容易出现过度波动或者电力不足,能源转型需要储能来调节发电与负荷之间的不匹配,而汽车在电力发展的过程中正在成为移动储能单元。

通过有序充电、和V2G车网的互动,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换电站等新业务将以更智能的方式融入绿色能源网络,成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能源供应的移动节点,成为构筑清洁、低碳、智慧的能源生态的可靠伙伴。

奋进绿色发展新征程,广汽集团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2年,广汽集团产销248和243万辆。今年1~8月完成汽车产销156万辆和155万辆,其中自主双子星表现加速上行,广汽埃安累计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30万辆,同比增长97%,稳居新能源汽车的头部阵营;广汽传祺实现销售26万辆,在燃油车整体下滑背景下,逆势增长11%。同时,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广汽集团对各位长期以来对广汽集团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面向“双碳”变革的时代,广汽集团抢抓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机遇,以绿色广汽来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首先,我们发布了广汽“双碳”目标规划,引领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广汽集团于2021年7月成立了碳排放管理三级推进体制,11月发布GLASS绿净计划目标,挑战2045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切实担起车企的责任与担当。在产品规划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及节能汽车的占比,计划到“十四五”末期,挑战全集团整车产销365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25%,实际应该会超过30%。

其中,到2025年自主品牌双子星埃安、传祺全面实现电气化,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0%。面向中长期规划,我们已经制定了万亿广汽发展战略,力争在2030年全集团整车销量475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60%,以汽车产品的新能源化加速自身绿色低碳化的发展。

其次,实施全链路脱碳,打造更具深度的低碳产业链。在产品研发环节,我们积极探索多能源结构产品,坚持正向自主研发,在“三电”核心技术上,混合动力技术、氢燃料电池、氢燃料发动机以及V2G车网互动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陈出新,为消费者带来性能优越、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智能新能源技术,赋能整车产品。同时,在产品研发阶段,我们还设立原材料、零部件、整车生产、使用和各环节的碳排放指标,带动产业链的上下游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在生产制造环节,我们打造绿色零碳工厂和绿色供应链,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将于2023年底实现零碳排放,成为广汽旗下的首个零碳工厂。截至2022年底,全集团已经投入使用光伏发电装备合计达到102万平方米,年发电量接近1亿度,同时我们致力于发挥整车厂的牵引作用,立足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打造零碳汽车产业园,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加快绿色转型。在销售服务环节,广汽集团规划建立10家零碳特约店和销售店维修中心,依托广汽集团大合约体系构建广汽碳普惠平台,探索建立车主APP、个人碳账户,以及碳积分的开发和交易,来激励更多的用户和消费者选择绿色出行。

第三,围绕“电+电池”,打造用户体验更优的绿色能源生态,推动研发和设计自主的储能系统,进军储能市场,最终通过自主研发、合资合作,以及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来构建“锂矿+技术锂电池材料+电池生产+储能及充换电的服务+电池租赁+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纵向一体化的新能源的产业链。围绕“电+电池”来构建“光储充换”能源补给网络和电池循环生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快捷高效、绿色低碳的补能系统,打造千亿级产业增长点,实现“万亿广汽”战略蓝图的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最大程度地推动自身和社会的低碳发展。

各位朋友、各位嘉宾,“双碳”变革正在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产业转型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汽车产业肩负重任,未来的汽车产业充满想象,但是也面临很多挑战。让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和殷切期盼,发挥各自的优势,把握绝佳机遇,以智能新能源汽车为抓手,共同构筑多产业融合的能源新生态,共同谱写中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