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三峡能源阜阳南部风光储基地阜南储能项目顺利并网。该项目共配置由90套磷酸铁锂电池组成的储能单元,储能规模全国领先。项目单次最高可以储电60万千瓦时,按照每天充放一次计算,每年释放的电量可以满足9万多户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储能电站好比一个大型“充电宝”,通过与周边的光伏和风电场相连接,在用电低谷期将电能储存在这里,遇到用电高峰时就放电来补充电网负荷,形成了风、光、储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每年最多可实现2.19亿千瓦时的
电力消纳,相当于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2万多吨,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量超过1万吨。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检验着现代化美好
安徽建设的成色。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为此,我省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妥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让安徽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
问题的治本之策。我省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电力、
钢铁、
水泥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全省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均比10年前下降20%以上;严把环评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强化环境要素保障,服务重点项目落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绿色发展的底蕴更加深厚。2012年至2022年,我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1%,以年均4.1%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7.9%的经济增长。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随着“双碳”战略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我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
政策体系,实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节能降碳能效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碳达峰十二大行动”。当前,“碳达峰十二大行动”有序开展,我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科技和产业支撑。我省聚焦新能源、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碳中和五大板块,突出“双招双引”“培育壮大”两大路径,推动产业加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光伏产业集群、先进环保产业集群、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综合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累计组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省级创新平台17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2022年,省工作专班共推动落地项目1647个,总投资额11549.56亿元。今年一季度,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落地共434个,总投资额3992.39亿元。
绿色低碳转型如何加快推进?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作出部署: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传统产业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推动外电入皖,实施风电光电发展倍增计划;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用能预算管理,抓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大力推行绿色出行,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