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哪些国家最积极?

2014-12-8 14:19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欧盟在“2030年气候和能源一揽子计划”中已明确阐明其减排目标。而在11月APEC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在北京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承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将实施减排。

       这份声明意义重大。近20年前,世界上出炉了第一份气候变化条约《京都议定书》,未能阻止令全球变暖的碳排放的增长,一大原因就是中美两国的僵持不下。根据《京都议定书》的安排,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需大幅减少化石燃料的排放,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则可以免除这项义务。但美国认为那只是“针对富国的不平等条约”,因此始终未能批准这份议定书。

       外界认为,中美最新声明的公布对其他国家进一步宣布减排计划产生了示范效应,对于其他国家进一步减排计划是催化剂。联合国谈判代表称,他们相信,这一进展或许会打破气候谈判中的长期僵局,促使其他国家作出类似的承诺。

       另一个积极因素在于,11月底,30个国家代表在柏林承诺为绿色气候基金出资93亿美元,用于资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这一承诺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可以申报项目,申报期直到2015年底的巴黎大会之前。

       这是国际气候融资在短短5个月筹得的有史以来最多的资金,这一数额正朝着5年前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制定的目标迈进,当时大会呼吁到2020年全球每年“调动”1000亿美元,用于更大范围的气候融资。资金将平均分配给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两方面,尤其是对于那些小岛国和非洲欠发达国家等最易受影响国家。

       全球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11月达成减排协议后,世界的目光聚焦到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印度的减排行动上。人们提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印度会是下一个吗?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认为,他国不应该强求自己作出此类承诺。

       中美协定给印度造成了巨大压力,不过印度方面并不希望套用中国树立的“模版”。印度官员认为,印度和中国差距巨大,各项经济指标均落后于中国,“中国已经达到了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发展阶段,但印度还未达到”。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政府已表示不会宣布明确的减排目标。

       《纽约时报》称,在美国、中国、欧盟均已设定减排目标的情况下,印度政府正在掀起新一轮的煤炭开采狂热,拒绝作出减排承诺,“印度已经成为全球气候谈判中的最大挑战,而非中国”。

       从目前来看,如果印度毫无动作,它可能发现自己在全球论坛上被孤立。但这并非是印度所希望的。

       印度《商业标准报》12月2日援引一名印度官员的话说:“印度正进一步研究减排方案,努力缩小目标与实际的差距。我们需要像中国和美国一样得出一个印度的排放峰值年份,同时给出一个新的减排目标。”

       分析认为,莫迪和习近平一样,也有兴趣追求基于低碳能源的经济增长——前提是以低成本获得这种能源。随着各国就巴黎协议展开磋商,印度可能会对美国施压,要求后者提供廉价或者有补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完)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