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加快完善,规模化发展条件逐步具备

2023-8-28 09:57 来源: 新京报

“双碳”目标提出后,氢能在构建我国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得到高度重视。2021年,国家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开展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首次将氢能产业列入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并将氢能定位为国家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氢能产业发展描绘了蓝图。

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缓解绿氢制备的成本难题。制氢成本高一直是制约绿氢发展的关键因素。绿氢主要采用电解水方式,电解水制氢一标方氢气需要3~5度电,11.2标方氢气为1kg,电解水制氢1kg耗电35-55度,所以电解水制氢成本主要取决于电价。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光伏风力等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利用新能源发电进行电解制绿氢逐步成为降低绿氢制取成本的有效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历史性超过煤电。其中,全国水电装机4.18亿千瓦,风电装机3.9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4.71亿千瓦,光伏发电超越水电,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与此同时,随着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光伏发电成本从2013年1元/度降到2023年的0.2元/度,甚至更低。即在不考虑初始固定投资成本情况下,光伏发电制氢理论成本大约为7元/kg。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为开展低成本绿氢提供了基础。

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在《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快攻关绿氢制储运用技术,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在此背景下,仅在今年一季度期间,国内就有13个绿氢项目签约或进入开工环节,涉及绿氢产能超15万吨/年,电解槽容量达835MW,超过2022 年全年。例如,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成功产氢,实现了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随着绿氢投资和相关项目的大规模投入,我国绿氢的“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技术也初步具备,为绿氢应用推广创造了条件。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