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构建“一屏一带三湿地五廊道”生态格局

2023-7-14 14:41 来源: 网信滨海

  完善绿色生态

  ◎ 加快国家公园、多级生态公园建设

  ◎ 构建“一屏一带三湿地五廊道”生态格局

  ◎ 持续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 全面推进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 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力度

  ◎ 高标准建设天津滨海国家海洋公园

  倡导绿色生活

  ◎ 探索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推广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等积分激励行动

  ◎ 探索绿色港口碳普惠示范建设

  ◎ 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发碳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

  ◎ 加强“零能耗智慧建筑”经验复制推广及规模化发展

  ◎ 推进节水型公共机构、高校和居民小区创建

  ◎ 探索推进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

  “要是家门口就有公园,出门就能享受绿意空间、鸟语花香,多好呀……”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日前发布的《滨海新区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试验区建设工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新区将加快国家公园、多级生态公园建设,完善绿色生态;探索碳普惠激励机制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支持中新天津生态城扩大绿色零碳建筑规模等,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构建多级生态公园体系

  据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将强化森林、海洋、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快国家公园、多级生态公园建设,构建“一屏一带三湿地五廊道”生态格局,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完善绿色生态。

  根据《方案》,新区将持续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构建多级生态公园体系,提升森林及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面推进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调查、观测、评估。加大黑鹳、东方白鹳、遗鸥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力度,高标准建设天津滨海国家海洋公园。

  探索碳普惠激励机制建设

  “在完善绿色生态的同时,我们倡导绿色生活。”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全面实行垃圾分类,推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我们还将探索碳普惠激励机制建设,探索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推广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等积分激励行动。同时探索绿色港口碳普惠示范建设,挖掘海洋、湿地、森林、乡村特色产业等碳普惠潜力和生态产品价值。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发碳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企业碳账户、个人碳账户与金融对接机制。”

  《方案》提出,新区将加快推进居住建筑、老旧小区改造和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倡导践行绿色生活,加强中新天津生态城“零能耗智慧建筑”经验复制推广及规模化发展,积极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同时,围绕客运枢纽、轨道站点、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等关键节点,完善非机动车等中低运量交通工具接驳。

  “新区将提高能、水、粮、地、矿、材等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动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形成。”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将推进节水型公共机构、高校和居民小区创建,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探索推进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在机关、学校、商场、医院、酒店等场所全面推广使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低碳产品。”

  推进示范经验复制推广

  根据《方案》,新区将支持中新天津生态城扩大绿色零碳建筑规模,发展绿色低碳制造产业,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编制,推动绿色发展经验复制推广,引领绿色示范。到2025年,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成效显著;到2027年,中新天津生态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同时,新区将发挥中新合作优势打造国际合作的生态城市升级版,加强绿色发展提质升级。“我们将实施指标引领升级,落实生态城市指标体系2.0升级版,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标准,为全球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示范。”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将实施创新实践升级,高水平推动绿色建筑零碳发展,高水平建设全域花园城市,高水平打造全国无废城市典范,高水平创建国际化海绵城市示范区;实施产城融合升级,与新加坡合作导入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制造产业;实施低碳发展升级,创新能源、建筑、产业、交通发展模式,形成全场景示范,做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开展全市首批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

  此外,新区将推行中新天津生态城在绿色发展理念、模式、机制方面的经验做法,推进示范经验复制推广。“我们支持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标准立项,鼓励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编制,加强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能力建设,推动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标准体系建设试点。”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新区将支持中新天津生态城对接国际机构,通过高规格发展论坛、交流协作平台等,推动绿色发展经验复制推广。”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