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全国工商联、
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工商联、湖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大会”在湖州举行。民营企业代表,有关省、市工商联,高校专家和新闻媒体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交流、分享、推广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经验,引导更多企业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加快绿色转型步伐。
民营企业为何要绿色低碳发展?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徐乐江在大会上分析说,一方面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是机遇所在。
首先是大势所趋。面对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基本国情,以往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现如今,科技发展、法治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倒逼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是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
其次是机遇所在。“绿色低碳发展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带来的也是竞争新优势、发展新机遇和企业新形象。”浙江省副省长卢山在致辞中说。
绿色发展,浙江起步早、感触深。20年前的7月10日,浙江省委全会制定了引领浙江发展的“八八战略”,其中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浙江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昨日的块状经济,已转型升级为先进集群;昨日的传统作坊,已跨越为未来工厂;昨日的村村冒烟,已集聚在生态园区;昨日的乡镇企业,已成长为跨国企业。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在我国已经形成了风电、光电、新能源汽车等许多新的增长空间和增长点。
在浙江,也不乏这样抢占绿色低碳产业赛道机遇的企业案例。绿盛食品,一家主业做牛肉干的企业在2009年看准了潮汐能的巨大发展机遇,历经“十年磨一剑”成功研发出大功率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系统群,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海洋潮流能电站自2017年开始实现连续不间断发电并网运行,至今已超过 73个月,持续运行时间全球第一,累计并网电量全球第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连续并网运行突破两周年的潮流能发电机组,引领我国潮流能发电产业化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绿色低碳不能“单打独斗”
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地位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或缺。
一方面,占
市场主体九成的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那么落实“3060双碳”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会不“全面”;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是绿色技术、装备、服务等的重要供给方,更是巨大需求方。
大会现场,“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联盟”正式成立。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浙商总会会长、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宣读了《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倡议书》,呼吁全体同仁树牢生态理念、抢抓发展机遇、做好绿色经营、履行责任担当。
民营企业能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不能仅靠企业自身的“单打独斗”,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长期支持与共同努力。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聚焦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等8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5个,数量居全省第1位;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48家,数量居全省第2位;上市企业已达55家。去年,湖州的创新指数居全省第3位,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排名列全省第2位,仅次于杭州。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湖州最宝贵的财富,是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力军。”湖州市委书记陈浩介绍说,去年开始,湖州市县联动每周三常态化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实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其中就包括着力解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
问题。
天能集团就是湖州民营企业中绿色低碳转型的典型案例之一。
“保护环境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不矛盾,反而能让企业可持续发展更有支撑力。”湖州市工商联主席、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大会上分享说,天能就是走了这样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子,才发展成为如今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电池工业10强。从铅蓄电池到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池循环,天能不仅自身实现了从“绿色动力电池生产制造企业”到“绿色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而且引领带动行业企业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通过链接全国4000多家供应商、40多万家终端门店,不断向社会提供绿色能源产品和服务。
“我国53.3%的高耗能行业民营企业设立了专门负责
节能减碳相关职能部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
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在做主旨报告时说,不确定性时代,绿色低碳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要基于业务导向和驱动从企业架构、系统、数据中心与IT设备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科技绿色化,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