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碳盘查是碳管理的基础

2014-3-23 12:37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张博

       据中国碳交易网了解,碳盘查的方法论还在不断演进,近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产品层面的碳盘查,它以产品为核心,对原料获取、产品生产、产品分销、产品使用、废弃处置等全过程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从而计算出单个产品从摇篮到坟墓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这样,消费者就可以知道自己使用的某个产品会产生了多少碳排放,并且知道其中有多少排放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以往经常被忽略,但对某些产品来说却至关重要,譬如汽车,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往往大于汽车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碳排放,从这个角度看,汽车制造商不仅要在生产过程减少碳排放,还要充分考虑发动机、车身设计,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排放。
       另一个方向是价值链层面的碳盘查,它主要关注企业供应链的碳排放,包括采购产品的原料、生产和运输等。这样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排放和供应商排放的对比情况,便于进一步对供应商的碳排放进行管理,从而降低整体的碳排放。对那些自身排放不大但供应链很长的企业来说,价值链碳盘查有很大的作用。戴尔、沃尔玛等企业已经开始对供应商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并将碳排放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重要指标。
       针对上述两个新的方向,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协会正在着手制定新的标准:《产品核算与报告标准》、《公司价值链核算与报告标准》。目前,两个标准已经接近发布阶段,预计在2011年上半年发布。
       在国内,许多企业对碳盘查还很陌生。国际组织碳信息披露项目自2008年起,对中国1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在2008、2009和2010年发布了年度调查报告《碳信息披露项目中国报告》。报告指出,为应对节能减排要求,大型企业逐步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将节能减排落实到生产、运营各个环节。然而,作为管理体系重要一环的数据搜集却相对滞后,多数公司在碳排放数据的搜集和有效地使用相关工具方面存在不足,甚至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范畴的概念尚不理解。非可量化、无以管理,如果企业连碳排放数据还没有开始搜集,碳排放削减就无从谈起,更无法有效应对中央政府提出的碳强度削减17%的目标。因此,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建立碳盘查的基础体系,对碳排放数据进行搜集和持续监控。
       值得高兴的是,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在联想集团最新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9-2010)中,联想已经披露了从2007年到2010年的碳排放数据,并按照范畴一、范畴二、范畴三进行划分。这说明联想已经建立起内部的碳盘查体系。另外,联想的报告中还提到,他们已经启动产品碳足迹测算的工作,并已完成电脑产品碳足迹的测量技术研发工作,计划2011财年对特定产品实现产品碳足迹管理。随着企业低碳工作的深入,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碳盘查工作。
       一开始,企业可以从简单的工作开始,根据现有能耗、电耗数据经转换和估算测出碳排放量。但如果要长期深入开展这项工作,软硬件的配套必不可少。硬件可用于监测具体的排放源或相关指标(譬如电力和汽油消耗),软件可用于信息收集、计算、统计和分析。软硬件的有机结合可以获得更精确、更及时的碳监测效果。美国发动机制造商康明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公司自2009年起启用一套基于网络的数据采集和报告系统。这套系统经过改进,可以实现如下新增功能:(1)对自动采集的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若发现数据与历史数据不一致,则能发出提醒;(2)提供一个对所有数据单位进行换算的下拉菜单,操作人员无须进行任何单位换算;(3)自动的数据换算;(4)设置了双重验证程序,工厂经理和公司的环境事务主管均须对数据进行审批。这样一套系统实现了碳盘查的精细化和流程化,工作起来就很轻松了。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