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真的在放弃“碳中和”吗?

2023-6-8 17:04 来源: 环球网

欧盟一直被认为是碳中和工作的积极推动者,大部分欧洲国家都陆续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时间。但是,近年来,尤其自2022年以来,媒体上有关欧洲准备集体放弃碳中和的说法也不绝于耳,那么欧洲会不会放弃碳中和?如何看待一些国家,尤其是德国和丹麦等国家近年来在碳排放日程等方面的一些改变?近日,环球“ESG会客厅”邀请了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嘉实基金ESG研究部负责人韩晓燕、商道纵横总经理兼共同创办人郭沛源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来探讨如何正确看待近年来欧盟在碳中和方面的一些态度变化。

其中,针对目前有关ESG的争议越来越多,尤其有些媒体暗示欧洲在放弃碳中和的报道,郭沛源说:“我必须指出这是误读,目前有看到大家对这个问题有很多争议,但没有看到哪个国家明确地说会放弃碳中和的目标。”他认为,这些传闻实际反映了在ESG和绿色金融大发展的情况下,市场还是有很多的争议甚至焦虑。

气候异变,实际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碳中和”的目标

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的重要共识。尤其是2022年夏天,人们对气候的变化有了更切身的感受。2022年夏天北半球遭遇极端高温,我国也是如此,四川盆地和重庆多次出现山火,四川电力特别是水电因为干旱,即使是在汛期,还是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导致电力短缺,在现代电力的大背景下出现这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气候变化的风险预估不足。

同样,长江中下游、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也都遭遇极端的高温侵袭,全国大概一百多个国家级的气象站温度突破历史极值,国家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确认2022年的高温事件已经成为我国有完整气象记录最高的一次。

不仅是中国,欧洲的情况也是如此。莱茵河、多瑙河的多个水库都出现低水位的情况,欧洲遭遇极端高温,北美也如此。全球变暖带来的一系列极端气候已经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家对双碳背后的气候变化感受至深,“全球在气候方面的国际治理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于2021年是全球一百九十七个缔约方共同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正式进入实施的第一年,所以很多媒体把其称作碳中和元年,因为过去两三的时间,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方面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即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碳中和的目标,总数大概是一百三十六个国家,涉及到一百多个地区、两三百个城市,包括七百六十多个企业,据不完全统计, 大型企业全部都有提出未来要迈向碳中和。”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说。

如何正确看待德国和丹麦对“碳中和”进程的调整?

2022年秋冬,欧洲出现能源价格飙升和供应缺口扩大的问题,在能源供应不足的重压面前,德国、奥地利、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近几个月来纷纷宣布重启燃煤发电或推迟退煤进程。其中,当年8月22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宣布眼下放弃2025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德国取消到2035年实现气候中和电力供应的目标。欧洲多国能源政策的这一调整,对碳中和目标的质疑声音逐渐变大。

针对这一现象,柴麒敏认为,过去一段时间各种各样的因素,致使国内有些报道依据的来源不是特别可靠,甚至有些偏误,他解释说:“比如讲到德国放弃碳中和,其实德国碳中和的目标在目前的主要经济体中是比较积极的,确认而且写到德国的国家法律中,就是2045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前新闻媒体报道的消息实际是在德国国会议员的某个提案,涉及到是否可以在2030年实现百分之百的可再生能源,这样的提案没有被采纳并不意味着德国放弃碳中和。目前来看, 其实进程还是在加码。”

除了德国,另一个消息就是丹麦放弃2025年碳中和的说法。对此,柴麒敏纠正说:“首先这个消息就是错的,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是在2009年召开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时候,作为主办城市,当时率先宣布要在2025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的进展总体上也还可以,根据现在的情况相比当时大概减少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排放,最后可能还剩下一小步,涉及到垃圾电场CCS项目的投资,市政上有一些耽搁,但并不表示不会迈向碳中和,也并不表示丹麦这个国家未来不会迈向碳中和。”

因此,他一再强调,对这类信息,我们一定要有所辨别,不要偏听偏信,被误导,而要综合的来看各国的真实情况。

短期可能会有一些波动,但长期的趋势仍然是不变的

针对去年欧美国家出现能源保供和煤炭消费增加的现象,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旧能源经济 “翻身”,更加质疑“双碳”目标的可行性。

对此,柴麒敏认为这样的解读角度可能会有一些偏误。他认为,要综合来看现在的情况,现在全球确实遭遇了短期能源供给矛盾的问题、能源价格上涨的问题,特别是欧洲因为多重因素的叠加,碳价越来越高。能源价格同样也是,油气、电力的期货和现货价格都有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可能会造成短期对碳中和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加大减排的力度可能会使得我们在能源价格和消费方面的压力会更大。

但“我想短期并不是出现了这样的矛盾就不向未来的长期战略迈进,恰恰相反, 短期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就是为更坚定地迈向碳中和。比如四川的问题,如果没有气候变化和高温极端事件就不会出现电力短缺、水位下降百分之五十的极端情况。我想类似这样的情况需要从更长的时间尺度来看,同时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协调能力,把这些短期遇到的问题一件一件地解决。就跟红军长征一样,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雪山草地,但不是说遇到雪山草地就不往前走了,恰恰要克服这些困难,真正达到未来新的绿色发展目标。” 柴麒敏说。

“实际上全球对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共识已经形成,虽然碳中和还是未来几十年,甚至需要三四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但这个方向、这个愿景已经摆在那里了,我们正在往这个方向迈进。当然包括中国在内,各国都在出台如何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比如欧洲近期又在推动相关的可再生能源目标提高的立法进程,原来欧洲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百分之四十,目前正在考虑是否在此基础上提高五个百分点。”他补充说。

嘉实基金ESG研究部负责人韩晓燕也从投资角度佐证了两位专家的观点,“气候变化领域短期的一些小小的障碍或者困境,不会影响长期碳中和的整个潮流和必要性。” 她说。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