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与未来投资需求

2023-6-8 14:42 来源: 中研网

"绿色债券"是指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均居世界前列。

据数据统计,2023年1-5月,市场共发行绿色债券281只,发行总额3857.46亿元。其中,3月绿色债券发行量最高,达1436.28亿元。从债券发行类型来看,短融、企业ABS、交易商协会ABN占比较高。以4月为例,4月发行的79只绿色债券中,35只为企业ABS,占发行总数的44.30%;7只为短融,占发行总数的8.86%。

近年来,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始终贯穿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之中。“绿色金融已经成为经济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表示,一方面,绿色金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引导资金流向“双碳”项目,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发展绿色金融为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开辟了新赛道,有助于推动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

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成果,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有望带来累计139万亿元的投资需求。据中金公司估算,2022年我国绿色投资规模达到2.6万亿元,未来5年有望增加16.3万亿元。

绿色金融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总体发展思路,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与部分金融机构自下而上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扩面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我国绿色信贷发行规模已居世界首位;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接轨,发行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绿色保险制度初步建立,投融资流程形成规范,累计保额超过45万亿元。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目前,广东各界正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广东金融业也聚焦“双碳”目标,持续加大绿色金融供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色金融“广东模式”,有力赋能绿美广东建设。

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始于2017年。

彼时,广东以广州获批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抓手,围绕广深两地碳排放交易市场打造、绿色金融标准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创新等各领域多措并举地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纵深发展。

经过5年发展,广东省绿色金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2年末,广东省绿色信贷余额、绿色债券余额分别为2.2万亿元、18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3%、52%。此外,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及跨境方面,广东也走在全国前列。

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刘佳宁看来,广东的绿色金融改革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全局统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

“广东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瞄准‘内部协同’与‘外部联动’双轮驱动,以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中心点、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圈、以粤东西北地区为外围圈,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点两圈’绿色金融发展布局。”刘佳宁说。

就广深等绿色金融先行城市而言,凭借政策优势和资源环境优势,上述城市充分发挥了绿色金融底子好、市场多元丰富、创新能力复合、平台渠道丰富、开放程度高等特点,在产品创新、不同金融业态联动等方面不断探索突破,围绕碳市场、绿色供应链、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和生态农业等领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落地新产品、新模式,并逐步推广复制。

在由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2023年度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征集与推广活动网络投票阶段所展示的案例中,广深两地创新案例占比超七成,案例类型涵盖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金融科技、跨境金融等,类型丰富。

而在粤西北地区,如河源、韶关、湛江等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市,当地金融机构则在积极探索针对地域不同的产业基础、发展优势和区位条件,重点推动落地林业碳汇项目、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融资、公益林生态补偿收益权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

针对阳江等沿海城市,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项目类特色金融产品创新,通过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重点发展海上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激发粤东西北地区绿色金融后发优势。

刘佳宁表示,广东以差异化发展为先导,围绕“试点引领+多点突破”,通过将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向大湾区、粤北生态发展区以及粤东、粤西沿海经济带复制推广,串点成线、以线扩面,形成广东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梯次协同。

在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产品创新的同时,广东也在政策机制方面不断创新,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202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为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践路径政策依据;深圳则发布了全国首部绿色金融领域的法律《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

2023年1月,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碳金融中心成立揭牌仪式环节。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亿通在中心成立仪式上表示,广州将依托碳金融中心积极推进碳金融产品和市场创新,研究探索碳交易工具多样化,强化碳金融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配置到绿色金融产业,为大湾区推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好支持。

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03万亿元

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了《2022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七个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其中,截至2022年末,上海辖内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0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0.24%,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0.04%。

一是敢担当,全力支持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上海银保监局提出十五条“惠民保企”举措,支持防疫工作和复工复产,建立上海银行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提供金融纾困支持。截至2022年末,上海辖内中资银行共投放纾困融资4678.7亿元,涉及企业12.48万户,为近600万人提供就业支持。

二是有作为,助力上海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上海银保监局引导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助力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强化上海“四大功能”布局,为第五届进博会提供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双向开放平台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支持长江经济带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规划,发挥了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截至2022年末,上海支持长江经济带贷款余额1.0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37%。

三是抓落实,支持国家重要部署落地见成效。助力稳经济,上海银行业加大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末,上述行业贷款在各项贷款中占比约五成,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1.3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速创近十年新高。

四是破难题,普惠金融锚定高质量发展新方向。截至2022年末,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达9091.18亿元,较年初增长26.48%,贷款户数近78万户,较年初增长8.84%。上海银保监局推进无缝续贷“十百千亿”工程,一年内累计投放无缝续贷1.01万亿元,为企业节省近百亿元的融资成本。

五是善创新,持续优化科技金融体系。截至2022年末,上海有科技支行7家、科技特色支行81家,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户数为1.99万户,较年初增长47.75%;贷款余额6892.48亿元,较年初增长51.93%;辖内科技企业贷款不良率为0.23%,较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

六是担责任,践行绿色金融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上海银保监局会同上海地方政府部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督促上海银行机构建立绿色金融全流程管理,采取定期监测的方式,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加强辖内机构绿色信息披露,完善ESG风险管理体系,积极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截至2022年末,上海辖内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0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0.24%,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0.04%。

七是下基层,服务上海大都市型乡村振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优化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建设的长期信贷支持,加强对农村综合帮扶、发展综合金融服务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末,上海辖内中资法人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574.92亿元,较年初增长18.97%。

《2022-2027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