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到本世纪末,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可能居住在气温高到几乎无法正常生活的地区

2023-6-1 14:47 来源: 参考消息

原标题:德媒:本世纪末全球三成人口将生活在不宜居地区

据德国《时代》周报网站5月22日报道,研究人员在《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发表报告称,到本世纪末,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可能居住在气温高到几乎无法正常生活的地区。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现在就已导致近7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9%)无法继续生活在适宜的气温下。科学家是在估算全球升温2.7摄氏度的影响后提出上述未来场景的——在当前气候政策计划下,预期会达到这一水平的升温。

如果将人口发展也考虑在内,受极端气温影响的全球人口比例将从三分之一上升到40%——因为人口增长最快地区本就是已经很温暖的地区。研究人员假设,到2070年全球人口将增加到95亿,此后小幅下降。

另一方面,如果全球升温被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那么将只有14%的人口受到这一发展的影响。此外,每减少0.3摄氏度的升温,受影响人口就会减少约3.5亿。

这项最新研究的重点是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的直接影响。为此,研究人员定义了一个“人类气候区间”,即通常情况下,人类可以正常生活的温度范围。

为了确定这个范围,研究人员使用了历史数据。据此,在过去6000年里,人类发现,主要是年平均气温在13摄氏度左右的地区具备种植粮食、定居和开展贸易的最佳条件。此外,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口生活在季风气候地区,那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7摄氏度,如东南亚地区。

如果某年的平均气温升至29摄氏度以上,就会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要么死亡率大幅上升,要么许多人背井离乡。例如,年平均气温超过29摄氏度后,在户外逗留较长时间就会有生命危险的炎热天数也将增多。特别是在高温和高湿同时出现的情况下,人体会逐渐失去通过排汗来降低体温的能力。这可以用所谓的湿球温度来衡量——28摄氏度是人类生存的阈值。在一些地区(如巴基斯坦),如今已会短时达到这一湿球温度。然而,如果总体变暖,危及生命的情况就会出现得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此外,在这样的温度下,农业和粮食供应会变得更加困难。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的里卡德·克莱因指出,人类“几乎总能通过技术”适应越来越不适宜的生存条件。他说:“人们可以在有空调的建筑物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并从其他地方进口食物,只要他们有办法。”

而在受影响地区,许多人目前非常贫穷,难以负担这些措施。根据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2.7摄氏度模型中的热点地区将出现在印度、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卡塔尔的大面积地区也将受到影响,几乎完全处于适宜居住的气候区间之外。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