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筑业已成为全球公认的
碳排放“大户”。根据《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全国建筑与建造全过程的碳排放总量为50.8亿tCO2 ,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9%,其中
建材生产阶段占28.2%;建筑施工阶段占1.0%;建筑运行阶段占21.7%。
相关标准的设立将为城乡建设领域推进双碳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
一是建立建筑碳排放统计计量标准协调统筹机制,加快推进建筑领域碳达峰
碳中和标准体系,整体规划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衔接配套关系和标准制修订工作。
二是加强建筑行业基础标准的研究,特别是建筑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标准、项目碳排放核算系列标准、低碳产品系列标准、技术标准、核查标准等,探索适用于中国的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路径,为碳排放总量控制及
碳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三是完善分类型建筑能耗及碳排放限额标准。对于施工、建材生产与
运输环节,需研究制定相应能耗定额和碳排放限额标准,完善能耗及碳排放限额体系。需促进城市建筑能源资源消费信息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开展基于数据的建筑能效比对工作,建立标准化的建筑能效比对评价技术标准,为建筑
节能监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构建完善的标准实施和监管体系,结合建筑行业特点,形成标准集成应用指南,建立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核心的立体的实施模式。加强建筑领域产学研用结合,强化标准与产业
政策、
法规的协调,加强标准宣贯、实施和监督。
五是优化标准供给,在现有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可再生能源相关标准的研究,分类、分地区提出新能源应用比例指标,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供给侧改革。
六是精简政府标准规模,增加市场化标准供给,明确标准定位。优化“存量”政府标准,合并或转移为团体标准;严控“增量”政府标准,完善立项评估机制,把好入口关。积极培育发展团体和企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