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哪些领域会面临冲击?
目前气候变化已经造成广泛的不利影响,涉及水、生态系统、健康、经济等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多个方面。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受强降水或干旱事件增加影响的人口约占10%。全球约40亿人每年至少会经历1个月的严重缺水。全球超过4000个物种中的约一半受气候变化影响已发生迁移,并且有三分之二的春季物候提前发生。气候变化对气候敏感疾病、营养不良以及精神心理健康等的威胁正在增加。此外,热浪、洪水和干旱等使得粮食产量降低,进而危及粮食安全。
1.粮食安全风险悄然逼近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频发重发,加剧了全球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危机。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世界200余条主要河流中约有1/3径流量明显减小,小麦和玉米平均每十年分别减产1.9%和1.2%。2021年,受极端气温和洪水影响,巴西咖啡、比利时土豆和加拿大黄豌豆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尽管全球变暖可能给部分区域农业生产和粮食产量带来一些短期利益,但长期来看,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为不利和长久。因此,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粮食危机,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
2.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杀手”
全球气候变化是生物多样性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对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等。
生物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丧失,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之一,而气候变化则加剧了生物栖息地的丧失、破碎化以及退化,甚至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移动,导致部分物种的分布区缩小或破碎。如北极熊的栖息地因冰川融化而缩小,其捕食范围大大萎缩,食物匮乏使得雌性北极熊无法积累足够的脂肪产奶,严重威胁其繁育。
同时,种群特征也在发生着变化,造成种群数量减少、地方特有物种消失等。全球变暖背景下,某些龟类和鳄鱼可能面临着灭绝的风险。此外,气候变化引起的病害加剧,曾一度使北美的两栖类物种趋于灭绝。
3.能源系统遭受“无差别打击”
对于传统化石能源来说,尽管其在
电力供应方面相对稳定,但煤炭
运输、天然气管道输送、发电站运营等环节也会受极端天气的影响。
特大暴雨、热带气旋、冰雹等极端天气及相关次生灾害往往会对各类能源基础设施造成直接损害。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容易导致电网系统出现倒杆断线、变压器短路等事故;飓风、台风等天气是海上油气平台、海上风电机组等沿海能源基础设施面临的主要威胁。
在能源转型中承担主力角色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其设施对异常气温比较敏感。光伏发电方面,极端低温易导致设备地基出现冻胀,而极端高温会降低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风电方面,低温状态下的水汽 (雨、雪、霜及海雾等)易冻结在涡轮机叶片上,影响风轮旋转,而高温天气易形成大范围的静风环境,造成风电机组无风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