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研究院:近几年,多地不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目前,地方经济绿色转型的现状什么样?
唐敏:经调研,地方经济绿色转型势头非常迅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绿色低碳发展已经形成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企业“顶天立地”的共识体系;另一方面,各地绿色低碳转型技术路线图和施工图逐渐清晰。
零碳研究院:哪些省份区域县市在地方经济绿色转型上颇有特色?
唐敏:很多地方在绿色区域转型上作出了表率,如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京津冀城市、郑州城市群、武汉中部城市群等地。比如长三角地区的南京,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示范基地,推动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工业园区循环利用。
零碳研究院:哪些领域或产业是地方经济绿色转型的重点项目?
唐敏:目前地方经济绿色转型的重点项目主要有四个:清洁能源、
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服务。这些领域既是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产业,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产业,还是创新驱动的重要领域,更是民生改善的重要途径。以广东省阳江市海上风电建设为例,阳江市位于南海北部湾西岸,具有良好的海上风能资源条件。阳江市规划建设了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阳江海上风电项目等多个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之一,每年可生产15.5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7.8万吨,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约124万吨。
零碳研究院:地方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有哪些困难,需要怎样协同解决?
唐敏:区域经济转型势头迅猛的同时,依然存在多维协同及精细化管控的挑战。多地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都面临着绿色低碳与智能技术融合难、“电碳污”权益交易协同管理中
市场机制不完善、“碳监测、碳报告、碳量化”等碳数据在线监管能力不足等
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需要加快推进“能碳污”协同治理的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加快推进
碳管理体系的贯标及在线碳排放监测体系的建设;三是以欧盟碳关税调节机制为导向,构建符合本土化区域性的ESG投资体系,赋能“绿色+智慧”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又高又新”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