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60”双碳目标之下,绿色金融已成银行业近年来的发力重点。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11家银行在年报中公布了去年的绿色信贷余额情况。这11家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千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跻身绿色信贷“万亿俱乐部”,最高的工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接近4万亿元。据贝壳财经记者统计,这11家银行绿色信贷增速均超过30%,其中,工行、民生银行的同比增速超过了60%,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增速超过50%。
绿色信贷大多会被投向
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化、生态保护、绿色服务等相关行业,用于帮助清洁能源发电、轨道
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去年该行加大了绿色信贷的投放,绿色信贷年增长近60%,其中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长达到144%。“发展绿色金融符合国家战略导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王志恒指出,光大银行今年将持续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绿色金融的重点领域,加大信贷资源的配置和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业务
市场占比。招商银行行长王良也认为,从行业来讲,该行将聚焦绿色产业和制造业,大力提升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节能
减排等行业服务力度。交通银行则在年报中指出,“十四五”期末绿色贷款目标为不低于8000亿元,力争达到1万亿元。
银行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则在去年推陈出新,多项首单产品不断出炉。去年,工商银行成功发行100亿元人民币
碳中和绿色金融债,为境内首单商业银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中信银行则表示在2022年发行绿色低碳主题借记卡“低碳财富卡”,并在业内率先上线个人
碳减排账户“中信碳账户”,引导公民的绿色消费转型。光大银行也开展绿色产品创新,推出“碳易通”“节能融易贷”及林权抵押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而招商银行自2022年5月上线全国首个借信双卡碳账户平台“低碳家园”后,持续通过深层次的内部融合与多方位的外部联动,引导居民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助力消费领域碳减排。
此外,多家银行还在年报中指出,将持续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并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绿色金融。重庆银行在年报中指出,2023年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紧扣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全面推广绿色金融服务方案,助推汽摩、
建材等传统行业绿色升级,新能源汽车、绿色技术等低碳产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