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典范、蒋耀辉、张昭文|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

2023-3-20 16:38 来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典范 蒋耀辉 张昭文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

——基于生产网络的视角

研究背景

如何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关乎中国乃至人类命运的世界性议题,其中进一步推进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于2013年开始在八省市陆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从现有研究来看,试点政策对规制企业或行业创新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且少有研究对其创新的传导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在生产网络视角下,碳交易市场深度与广度可能使上游、中游、下游的多个行业从中获利,激发关联企业创新。基于此,本文依据生产网络理论,构建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直接创新效应及创新网络溢出效应。

理论分析上,本文基于Acemoglu等(2012)环境规制的技术进步模型,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规制行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生产网络溢出效应。并且引入了生产网络机制,重点关注减碳背景下代表性规制企业及其上游与下游代表性企业的中间品投入与创新投入决策问题,以此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规制行业代表性企业及其上下游代表性企业创新产出水平的影响。基于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中,本文基准回归采用2012-2016年城市-四位数行业数据识别政策的创新效应。首先以试点地区规制行业为实验组,非试点地区规制行业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模型量化政策对创新的直接效应。其次以试点地区非规制行业为实验组,非试点地区非规制行业为对照组量化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在稳健性检验中,通过平行趋势检验、样本选择性论证、排除同期政策、个体处理效应稳定性假设的讨论、三重差分、工具变量回归等多种方式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2012年地区间投入产出数据量化行业间上下游关联程度,构建网络传导模型和机制检验,并分析了行业关联度异质性的溢出效应和跨区试点的创新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全面评估碳排放交易权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亦丰富了生产网络的机制传导研究。

主要发现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的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到以下基本结论:(1)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进规制产业创新,并且这一政策的创新促进效应通过生产网络进行传导,三重差分的基准及其动态模型检验发现网络传导效应滞后于直接促进效应,但网络传导效应比直接促进效应更强。(2)通过构建规制行业的上下游权重进行检验,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下游行业创新的正向冲击更强,而对上游行业则呈现出负向冲击,在机制研究中验证了上游价格上升和效率改进对下游创新的推动作用,并且证明了创新之间存在生产网络关联。(3)进一步研究发现:跨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创新效应更加明显,行业关联程度高、具备更强调价能力的规制行业引发的创新溢出效应更强。

政策启示

一是在推进碳排放交易权试点工作的时需要充分考虑政策通过生产网络传导引发的溢出和扩散效应,合理规划行业总量控制政策。考虑到政策对上下游行业创新产生的异质性影响,需结合生产网络关联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碳配额目标。借鉴欧盟等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先发经验,设立创新基金、现代化基金助力各地区规制行业与上下游关联行业协同创新,在严格的控排标准下鼓励企业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各行业、各地区边际减排成本趋同,用市场之手刺激企业实现清洁高效生产。

二是稳步推进统一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行业层面看,2021年6月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首批包含2225家电力企业,未来可考虑优先将与下游投入产出关联紧密、受非市场化因素影响较小的规制行业纳入全国市场,通过扩大市场规模来激活碳市场的活跃度。从地区层面看,当前各试点地区碳排放交易所在配额分配、惩罚机制、碳市场调控等具体实施路径上仍存在较大差异,设定过高减排系数的地区导致规制行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相关产成品的供需倒挂问题突出,而过低的减排系数又会引发碳交易市场的低迷,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逐步设立统一的配额标准,出台自愿市场与强制市场的联结方案,形成更为理性和平衡的碳市场,为创新企业带来更为合理的套利空间和经济激励。

三是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实现各个部门、各地区互联互通、协调发展。当前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网络效应传导存在较多障碍,其中省际贸易壁垒是导致生产网络传导效应存在不畅的重要原因,进一步消除阻碍要素跨区自由流动的非经济因素,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省际贸易,畅通生产网络传导机制,尽可能减少环境规制中的无谓损失。

数据公开

论文附件已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网站http://www.jqte.net/公开。如在科研工作中使用了作者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等附件内容,请务必在研究成果上注明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