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因素障碍了我国低碳物流发展?

2014-10-29 14:03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物流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物流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增加值,分别为125万亿元和2.7万亿元,与2005年相比,双双实现了总量翻番,年均分别增长21%和16.7%。201 1年预计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60万亿,物流增加值预计达到3万亿元。社会物流总共费用占GDP比率约为18% ,比2005年降低0.3个百分点。国内物流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比2005年翻一倍多。

       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呈不断上升趋势。且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呈稳步上升趋势,说明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在不断上升,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o9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物流业专项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是我国十大振兴彦业中惟一的生产性服务产业规划,充分表明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国家对物流业的高度重视。物流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尽管如此,我国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仍处于偏低状态,仍存在种种问题,影响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发展“低碳经济”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低碳物流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障碍。

      从发展“低碳物流”的角度而言,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物流效率不高,物流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造成耗能增加和能源浪费。尽管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速度很快。社会物流总额、物流增加值、物流市场规模等均大幅度的上升,但就物流成本而言,仍居高不下。从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来看,2000年全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9.4% ,到2011年,这一比例仍高达17.8%。极高的行业分散度是我国物流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物流行业比较分散,美国三大物流企业占美国整个物流72%的市场。而我国物流企业前排行99家才占中国市场的17.9%。在我国众多的物流企业中,绝大部分为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甚至有相当部分企业以“小作坊”形式存在,几百平米的小仓库、两三辆货车就能成立一个物流公司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物流资源分散,且缺乏行业标准和约束机制,物流损失、事故、失误等现象频发,物流市场竞争激烈,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物流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缺乏竞争力。另外,我国现行的条块分割的物流行业管理模式,也使得各种存量的物流要素难以整合,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导致物流资源的浪费。这些均造成了耗能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极不适应目前国家推行的低碳经济运行模式。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粗放,能耗惊人.造成物流费用居高不下。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从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发展而来的,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等单一的服务方式上,经营管理粗放。主要表现为:一是“小”而“散”,形不成规模.特别是小型企业缺乏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片面追求利润,忽视企业的合规管理;二是专业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专业化物流管理人才,专业化程度较低,直接导致物流作业过程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三是缺乏精细化管理,“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四是物流行业尚未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物流标准化管理能使物流的各环节活动有效结合,提高设备、器具及设施的使用效能,节约物流成本。但目前中国物流标准化程度差距很大: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不能有效衔接,运输方式之问装备标准不统一。多式联运迟迟得不到大的发展:物流包装标准与设施标准之间没有协调;代表物流现代化程度的信息化标准严重滞后等,导致了物流无效作业增多,成本上升。服务质量落后,严重制约了物流效率的提高。

       物流装备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有效控制“碳排放”,造成物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大。低碳技术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在物流领域中,采用低碳技术主要表现在采用最新技术。如使用混合动力或清洁能源技术的汽车以及能源利用率较高的引擎技术,大大减少运输、搬运、装卸等环节中的运输耗能;利用太阳能电池照明技术,最新的建筑材料,来实现仓储建筑的减排目标;等等。由于先进技术的装备运营成本较高,混合动力或清洁能源技术的汽车尚未广泛使用,大部分物流装备仍以能源密集型设备居多,能源消耗大。

       物流运输的“碳排放”量大,污染环境严重。运输是物流产业的主要支柱,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占60—70%。而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尤以公路运输为最。从我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得知.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运总量为320.3亿吨。其中,公路运输242.5亿吨,占总货运量75.7%,这表明公路运输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在我国大中城市.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物,严重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低碳经济的理念尚未被社会和企业充分认识,低碳物流观念淡薄。“低碳”一词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重点强调低碳能源,提倡低碳生产、低碳生活方式。之后,美、欧、日、含等发达国家也相继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和构想。虽然我国对节能降耗的重视早在1998年就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等,但低碳经济真正热起来是在20o9年的世界哥本哈根环境大会之后。目前更多的是学术理论界对低碳经济的探讨和研究。社会和企业层面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识。现代物流产业几乎涉及所有的产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物流产业的积极地配合,然而,目前低碳物流的意识尚未深入人心.许多物流企业还未采取实质性的低碳措施,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政策缺乏。政策是推动、规范行业发展的先导,它规定了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遵循的原则、任务要求以及具体措施等。对于新生事物,尤其需要政府及时出台相应政策来鼓励和推动。尽管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低碳经济、低碳物流概念才刚刚兴起,经营者低碳物流意识还非常淡薄,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倡导。并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和监控。目前,政府在低碳物流方面的政策还比较缺乏。仅有的少数法规也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领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提出了建设节能型交通运输体系、鼓励使用环保节能运输工具、制定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等交通运输节能措施。其他涉及物流环节方面的政策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