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证监会将ESG信息纳入《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投资者对于ESG管理的关注度也逐步上升。之后,作为连接上市公司、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等
市场参与方的纽带,
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国证ESG评价方法》。
作为国内第一份由官方机构发布的评价办法,该办法的出台成为推动ESG信息披露进程的重要一环。
在普华永道中国ESG披露与管理咨询合伙人韩廷存看来,证监会首次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内容中纳入ESG信息,表明监管机构对ESG的关注度正在显著提升。“受此影响,未来证券交易所也将引导企业向更标准、更完善的ESG管理与信息披露方向迈进。”
事实上,资本市场对ESG的关注早在2019年就已启动。其时,港交所发布通知,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每年披露ESG资料,之后于2021年修订了《企业管治守则》与《上市规则》,并对公司ESG风险管理与监督和ESG报告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比港交所的频频动作,国内的A股市场对于ESG的推进虽略显迟缓,但各参与方的准备工作却始终未停止,尤其是今年以来,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发布了一系列ESG相关
政策与要求。
具体来看,这些政策涵盖了将CSR纳入公司治理、按规定披露公司CSR情况、损害公共利益可能被终止上市等内容,同时政策也在《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中,明确了对上市公司CSR管理和披露的要求。
韩廷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ESG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企业积极进行ESG管理可以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反之则可能面临损害企业声誉的
问题。
对上市公司来说,虽然目前A股市场ESG报告仍以自愿披露为主,但随着监管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未来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也将面临更高的要求。
一位资本市场人士介绍,未来可能采取强制披露的一个大背景是,我国推出的“双碳”目标,当前国家在大力推动国内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这使得ESG相关议题逐渐成为市场热点,作为上市公司,未来这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意味着,强制披露的实施只是时间问题。”该人士坦言。
记者了解到,自“双碳”目标提出后,目前碳达峰
碳中和“1+N”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伴随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重点领域与行业政策措施和行动的相继出台,全国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部署。
截至目前,多地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将双碳目标、绿色低碳发展等内容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并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会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有序推进落实双碳相关工作。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各地了解到,今年以来,各地政府陆续推出了一些具体工作方案。例如,上海市印发《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了碳达峰目标和相关指标,重点实施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在内的“碳达峰十大行动”。
广东省则在《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专项规划》中,将
碳市场作为工业、
交通、建筑等领域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通过结合分行业领域梯次达峰策略,组织开展纺织、
陶瓷、数据中心、交通、建筑等行业企业
碳排放核算,逐步纳入碳市场。
不仅如此,在广东省的专项规划中,还同时研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推动港澳投资者参与广东碳市场交易,建立碳
排放权跨境交易机制,不断推进碳达峰目标进程。
韩廷存认为,总体来看,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使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动
碳资产管理、深化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自愿
减排等市场机制建设,可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这可以进一步发挥ESG领先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带头作用。”韩廷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