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改试验区“花落”重庆 将有哪些看点?

2022-9-15 10:04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马梅若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标志着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绿色金改试验区”)正式启动。这也是自2019年11月甘肃省兰州新区获批后绿金试验区的一次扩容。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各地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窗口期。为何此次绿色金改试验区“花落”重庆?重庆绿色金改试验区建设有哪些看点?未来如何有效推动?围绕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

  马骏表示,在重庆建设绿色金改试验区,有利于推动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探索有益经验,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绿色金融试点支持“双碳”目标,主动推进实体经济低碳转型,推动利用数字技术等领域向纵深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时隔近3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再度扩容。您认为,在推动绿色金融改革方面,重庆有哪些优势?

  马骏:首先,重庆生态优势突出。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重庆的绿色资源丰富,能源结构、绿色建筑和森林碳汇等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好、较快实现低碳发展愿景的生态基础。

  其次,重庆产业优势突出。近年来,重庆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传统制造业提质升级。2019年,我牵头的研究小组与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等联合开展全国首个金融支持碳中和研究课题《重庆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估算出重庆在未来30年需要13万亿元进行绿色投资,重庆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再次,重庆基础优势突出。2017年制定出台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19年开始申报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支持产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方面都有一定基础,在绿色金融标准、绿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都积累了有益经验。

  可以说,通过多年探索实践,重庆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奠定了扎实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重庆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余额分别为4785.4亿元、318.3亿元,分别是2019年初的2.7倍、2.4倍。

  最后,重庆体制优势突出。近年来,重庆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推出包括绿色建筑、制造、农林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规划,低碳城市试点、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气候投融资试点以及中新绿色金融合作等绿色发展政策举措,跨部门合力正在加快形成,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环境。

  《金融时报》记者: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不同,六省(区)九地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发展策略。与其他试验区相比,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有哪些特点?

  马骏:《总体方案》与其他试验区的基本内涵一脉相承,又有自身特点。

  一是全域覆盖。重庆是全国首个全省域覆盖的试验区,作为较为发达的大型省级经济体,囊括了能源、工业、交通和主要高排放产业,林业覆盖率也较高,是通过绿色金融手段推动和加速全方位节能减排的综合性试验区,具有更为重要和更强的示范意义。

  二是“双碳”导向。2017年和2019年,国务院批准了几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重庆则首次提出了省级经济体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目标,并力图通过绿色金融加速实现低碳和零碳目标。《研究》表明,重庆有望在2050年左右实现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四大领域的近零碳排放(即比目前水平减排90%以上)。

  三是产融协同。《总体方案》强调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制定了绿色金融与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林等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1+N”行动方案和措施。这种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过程中,同步规划、培育一批可投资的绿色项目,主动推进地方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四是科技赋能。经过多年实践,金融界普遍感觉到识别和认证绿色产品、绿色技术和绿色项目难度很大,评估和激励金融机构绿色表现也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撑。《总体方案》突出了构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的“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以下简称“长江绿融通”)等绿色金融基础设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

  《金融时报》记者:人行重庆营管部近日发文表示,要努力将试验区建设成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引擎”、成渝双城共建的“新平台”、跨区域合作的“新桥梁”。对此,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更好推动上述目标实现?

  马骏:我认为,重庆在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目前,绿色小微企业、绿色农业和绿色消费等领域绿色标准尚未具备足够操作性。重庆可以率先在这些领域中研究制定有操作性的绿色标准,让金融机构比较便利地识别绿色小微企业、绿色农业和绿色消费活动,进而把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延伸到这些领域,助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转型金融标准,支持高碳企业向低碳转型。

  二是丰富绿色项目(企业)库。目前,重庆“长江绿融通”已经建立了涵盖能源、交通、建筑、工业等主要行业的绿色项目(企业)库,有效促进了银企融资对接。下一步,应抓紧研究和推进转型金融、绿色小微企业、绿色农业和绿色消费项目(企业)库搭建,不断扩大绿色项目(企业)库覆盖范围。

  三是建立强有力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有效落实《总体方案》,要求重庆市政府协调多方资源,尤其是要配置一定的财政资源对绿色金融提供贴息、担保等激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上百倍的社会资本。希望重庆市将撬动绿色金融作为未来几年财政预算的一个重点来考虑。

  四是强化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进一步扩大环境信息披露机构范围和深化披露内容,全面评估能源、交通、建筑、制造等主要减碳行业面临的绿色低碳转型风险,选取重点金融机构探索开展气候与环境风险压力测试。

  五是完善绿色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及时贯彻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新要求,顺应金融创新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变化,持续开发完善“长江绿融通”等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着力解决绿色金融改革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

  六是创造符合“双碳”目标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专营分支机构,引进或新设各类绿色发展基金、绿色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和绿色金融中介机构。积极发展能效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探索蓝色债券、碳金融、转型金融等创新型产品,发展绿色供应链融资,鼓励创投基金支持和孵化绿色科技企业。

  七是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更加充分地利用国际合作平台,大规模吸引国际资本和国外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借助《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落地,通过中欧、中法、中德、中英等双边绿色金融合作机制,建立与欧洲零碳园区的伙伴关系,大力引进国际技术和资本,支持重庆的绿色低碳基金、零碳示范园区和零碳项目建设。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