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点滴减碳努力有了“计量单位” 阿里上线个人碳账户

2022-8-9 15:10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祝梅

随手参与节能减排,你的每一次努力,都可以被“看到”。

8月8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88碳账户”,用户在淘宝搜索“88碳账户”即可进入碳账户页面,目前,该账户已覆盖饿了么、菜鸟、闲鱼、天猫等平台的70余个场景,碳积分将作为消费性碳排放的具体呈现,引导和激励更多人践行低碳生活。

点外卖选择“无需餐具”,可以获得52.70g减碳量;在菜鸟驿站回收一个快递箱,可以减碳37g……生活中的点滴,如今有了新的“计量单位”。为了让这些低碳行为可感可知,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要把“双碳”这样看上去宏观的概念真正落地到细枝末节的微观生活场景中,让用户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碳足迹地图及减碳成果。

减碳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出什么成效?在阿里巴巴集团ESG和双碳业务部总经理杨灵叶看来,“随手”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整套体系时,消费者的日常路径不能发生太多改变,而激励体系的设置,则要通过碳积分可兑换商品折扣、红包,以及荣誉体系、数字化勋章等“玩法”,引导更多消费者愿意参与其中。

平台上丰富的数字化场景和数据为整套设计提供了可能性。去年,阿里巴巴联合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北京绿色交易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碳排放领域的方法学开发机构,在国际通行的碳减排标准“范围1、2、3”之外,开创性地提出“范围3+”概念。

Carbon Trust中国区总经理赵立健介绍,“范围1、2、3”是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但对于业务多元、涉及面广的平台企业来说,这套标准并不足以涵盖它所涉及到的碳排放场景,“范围3+”则基于此进一步延伸,将更大规模减碳的“参与者经济”概念纳入视野,并给出了明晰的概念、原则与方法,进一步确保“范围3+”减排量贡献的统一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88碳账户”,正是加速推进“范围3+”减碳的载体。据悉,阿里巴巴于2022年2月成立了阿里巴巴碳中和专家委员会,评审确定了菜鸟、饿了么、天猫、闲鱼等多个场景的“范围3+”减碳项目方法学。

比如,消费者买卖闲置用品所产生的碳减排量,由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和折旧调整因子相乘得出。阿里巴巴集团ESG和双碳业务部双碳运营负责人王小乔介绍,目前的做法是针对不同品类,选取其中相对较有代表性的品牌的商品来做基础的碳排放数据参照。

这也是目前推广个人碳账户的难点之一: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碳排放的因子库都还不够完善,一切都是刚刚开始。

“核算本身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科学问题,它有很多很复杂的讨论在里面。如果我们个人碳账户里面的碳减排量最终拿去交易,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迭代升级。”密歇根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徐明是阿里巴巴碳中和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排放因子的严密、科学核算,需要非常大量的基础数据来支撑,这些数据的本土化目前仍有较多缺失,只有得到更多能代表中国本土实际情况的排放因子,我们的核算才会更准确。

也因此,场景的进一步细分、数据的进一步沉淀和累积,都将推动整套减碳体系日趋成熟,这也是整套体系下一步的推动重点。杨灵叶说,未来,阿里巴巴还将开放最底层的“Open C+”碳计量开放平台系统,帮助更多生态伙伴科学计量和推进帮助减碳。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正着力构建一套闭环。衡量的标准,不是减碳的体量有多大,而是对消费者本身减碳行为的激励。而激励的机制优惠则导向低碳商品而非广泛商品。

“实现双碳,本质上来讲最终就是要所谓的排放主体实现减排,以及最终实现碳中和。”徐明认为,碳普惠的动力源自约束性行为和市场化行为两种,前者有标准强制性,后者则是个人碳账户努力的方向——通过消费端减碳需求的形成,传递市场信号到上游、推动供给侧以及供应链不同环节产生减排的压力和动力。

去年年底,阿里巴巴发布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首份碳中和行动报告《2021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承诺在自身运营和供应链之外,到2035年带动生态累计减碳15亿吨。此次发布的88碳账户则历经了一年开发、两个月内测。

发布会上,88碳账户携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北京绿色交易所,发起“一起践行低碳生活理念”的联合倡议。8月8日至8月18日期间,浙江、广东、北京居民在淘宝app搜索“88碳账户”,可选择参与对应省市的排行榜活动。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