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日前,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国际合作与气候变化司司长库希在接受总台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将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动力。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目标。对此,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国际合作与气候变化司司长库希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雄心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对环境保护的坚定信心:“我们认为,作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实现‘双碳’是中国为自己制定的一个非常有雄心的目标。这让中国在国家层面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作出更具有决定意义的贡献。中国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这些举措的顺利实施,将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实现习近平主席宣布的‘双碳’目标。我们也愿意与中国同事们继续开展合作,力争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成就。”
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库希认为,这一基金的设立,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力支持:“我们高度赞赏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的设立,认为这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当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理念时,库希表示,他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并认为这句话很好地总结了中国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观念。他认为,中国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复苏发展成为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内容,这也体现了中国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了中国在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基本理念。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大约12%,已经达到目前的23%左右。中国还非常重视土地荒漠化
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空气污染,并积极保护和恢复林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将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动力。”
促进与各国在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是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国际合作与气候变化司的主要职责之一。作为该司司长,库希对中俄两国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表示,俄方愿与中方继续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建设性对话,共同为全人类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在过去十年间,我们双方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迅速发展,两国建立起了建设性的对话。比如双方建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络机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也有积极的进展,我们分别在两国境内联合开展候鸟迁徙的实地观测和研究。我想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人民,为了地球上的全人类。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有国家都应该将环境保护放在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