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绿色金融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74 年,且1997 年《京都协定》制定后不断加速,至今已较为完善。当下全球绿色金融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主要来自欧美政治体制和地缘政治冲突两大方面,但全球摆脱化石能源的依赖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当下两大制约因素主因短期内气候环保
问题与经济问题的冲突,这一冲突在长期可能成为催生绿色金融应用新场景的机遇。
绿色金融概念近几年在中国愈发火热,其主要强调金融活动需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根据2016 年8 月31 日央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绿色金融定义为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
节能、清洁能源、绿色
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我国绿色金融
政策体系相对西方国家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经构建比较完善的体制机制。自2020 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
碳中和碳达峰主题受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作为配套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出台也呈现出更密集的态势。在政府大力支持和一系列政策的保驾护航下,我国绿色金融取得长足的进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蓬勃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
市场之一。
尽管我国绿色金融近些年发展态势迅猛,但由于起步较晚、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当前绿色金融支持政策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与挑战,主要有四点:1)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构建尚不完善,目前政策规划局限于顶层设计,具体细则规划不足;2)我国绿色金融盈利模式单一,盈利水平不高,并出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背离;3)市场上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实体经济运行的需要;4)绿色金融推广力度还有待加强,应用领域和应用主体局限性较大。
针对上述绿色金融所存在的弱点痛点,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优化细化相关制度安排,加快绿色金融立法进度,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体系化设计;2)加大外部激励力度,鼓励开辟绿色金融盈利模式,拓宽盈利空间;3)提升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的开发力度。;4)扩大绿色金融应用范围,提高绿色金融参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