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6日,驻塞拉利昂大使胡张良应邀出席塞环境部和当地有影响力的非洲气候变化呐喊组织共同主办的应对气候变化表彰大会并致辞。此次大会表彰了为塞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驻塞使馆和大使获颁奖项。胡大使致辞主要内容如下:
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之一,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
问题,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曾为达成《巴黎协定》发挥关键作用。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政府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
政策和有效战略,习近平主席亲自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述中国关于全球气候治理的主张,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美好地球家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是全球历史上在最短时间内通过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国家。发达国家实现这一转变通常需要50到60年,而中国设立的目标是30年。中国将一如既往履信守诺。
中国在全力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积极同国际社会特别是非洲国家密切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2012年以来,中非共同举办了“绿色合作引导未来经济”研讨会和“环境合作部长级对话会”。2020年,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启用。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迄今已同14个非洲国家签署15份合作文件,包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共建低碳示范区、开展能力建设培训等。中国还帮助埃塞俄比亚发射了埃一号遥感卫星,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持。
在去年中非合作
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非双方商定开展“九项工程”合作,绿色发展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绿色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在非洲建设低碳示范区和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区。
中国同塞拉利昂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政府帮助塞建设和维修了多座小型水电站,为塞部分社区提供了太阳能路灯,并为塞官员举办了分享绿色发展经验的短期培训班。中方始终鼓励在塞中资企业积极参与塞植树造林和
节能减排等活动。中方将继续同塞方开展有关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社会一致认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相信只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认真应对,国际社会就一定能够战胜挑战,成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