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碳交易来赚钱的故事案例

2014-10-6 19:19 来源: 易碳家期刊 |作者: 王伟

关于碳交易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中国华北某乡镇油脂厂老板,为解决工厂经常停电减产问题,决定用当地最常见又最便宜的秸秆做燃料,建一个小发电厂。自从他购买了一套400千瓦的秸秆发电设备,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好事就找上了他。

一位自称日本咨询公司总经理的人要和他“合作项目”,满口都是“碳减排”、“CDM”,于是,这个准备因陋就简修建的发电小作坊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投资9000万元、规划容量1.2万千瓦的电厂。如果这个电厂建成开始发电以后,除了卖电,由于减排了二氧化碳,这位油脂厂老板每年还将获得100万美元的收入!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故事并不是电影《非诚勿扰》中“分歧终端机”那样的骗局,事实上围绕碳减排的交易已经催生了数千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尽管交易的对象不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而只是抽象的减排数字。

简单地说,碳交易就是指企业通过技术节能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经过联合国CDM(清洁发展机制)核准后可以拿到市场上来买卖,由于中国不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义务减排国,中国巨大的减排潜力将可能借此机制转化为巨额的外汇收入。

这听起来真是一个天才的设计,它让以往通过道义来约束的节能减排捆绑上了现实的利益,在看得见的利益和看不见的道德满足感的双重诱惑下,碳交易一时间风声水起。

《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的短短几年,国际碳市场爆炸式增长。据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发布的报告,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而据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交易成为世界第一大期货市场。

更令人兴奋的是,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可以提供全球1/3碳减排量,据测算,2012年以前,我国通过碳交易可获得数十亿美元的收益。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掘金者早已迫不及待。

2009年9月,世界银行碳基金和日本碳基金等5家外企与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签订“碳减排购买协议”,购进晋城煤业集团的二氧化碳减排额度1075万吨,涉及资金上亿美元。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