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碳市场的生命线

2022-2-10 21:02 来源: 碳市场深度观察 |作者: Carboninvestment

10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1」491号);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1」492号)。不难看出,主管部门为了第一年的履约率开始进行冲刺阶段的努力。一从数据质量,力求保证公正公平;二从履约的交易产品,开放ccer。笔者看来,长久看来,数据质量才是碳市场的基础和生命线。

由于碳市场的基础数据全部通过核算而来,而基础数据全部由控排企业自行提供,每年由企业自行填报,通过第三方核查和主管部门确认后,进入登记系统,根据基础数据发放配额,进行交易和履约。在这个流程中,企业基础数据由于管理水平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受利益的驱使,还有人为篡改的可能。至于,第三方核查,目前可能是碳市场中很薄弱的环节。

碳市场数据问题由来已久,在试点地区时期其实就问题百出,有的甚至将数据篡改作为碳管理的案例,也是一种悲哀。但因为涉及面比较少,关注度不高,也就草草而过。但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前有内蒙古的案例,后有河南的案例,让人不觉警醒。

近几年由于“控煤”及“双控”的严格要求,各地方的耗煤数据问题就频频出现问题。公开媒体也频频曝光:先是中央环保督查组在山东查出多家企业瞒报共计几百万吨的耗煤量,后有安徽某地方国企瞒报耗煤量。很多发电企业,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以及企业的利益,在企业填报中,也是少报用煤数据,进而减少碳排放数据。

对于碳市场具体要求而言,单位热值含碳量,也是绕不开的另一个参数,而且碳市场也进行了详细的实测要求。这个参数由于相对专业化,因此会有某些咨询机构帮助企业编纂数据等方法,以降低排放,牟取利益。

此外,就发电企业而言,很多中小电厂的管理很不规范,数据报表的随意性非常大,数据质量可想而知。

至于第三方核查,由于各方面原因,近几年水平是“王小二过年”,基本形同虚设。这方面也有一些文章说明,在此,笔者也不展开。

由于利益巨大,却对数据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碳市场的尴尬境地。没有了真实的数据基础,而碳金融更是无从谈起。虽然各地主管部门开始进行检查,但所有人都明白,肯定会有不少漏网之鱼,而这些也将危害到碳市场的发展。

     发电行业相对来说,工艺是相对简单的,而其他一些控排行业将更为复杂,如何提高数据质量,将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这方面,可以借鉴欧盟的一些作法,以及国内其他一些行业的管理办法。如统一颁发并管理核查机构资质、强化个人资质、进行环保督查、核减造假企业配额并长期有效、将篡改数据纳入刑事责任范围等等。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