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

2021-7-23 10:18 来源: 重庆日报 |作者: 刘嗣方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只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发扬打攻坚战的精神,才能确保如期交上满意答卷。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也是迈向碳中和的重要窗口期。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支撑。

  抢抓重大变革机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经济、社会、科技、环境、观念等方面,将对现有经济运行基础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和改变。这场变革是非常艰难的过程,虽然会带来巨大挑战,短期需要承受阵痛,但也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长远看有利,抓住了就是机遇。这是为发展拓展新空间的机遇,有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重组整合和优化转型,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增加绿色投资需求,更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这是为转型提供新动能的机遇,有助于实施绿色化低碳化变革和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双轮驱动”,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新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金融发展,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形成参与未来竞争新的动力源。这是为合作创造新契机的机遇,有助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发展和绿色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引导投资贸易和交流合作进入绿色低碳领域。这是为生活带来新变化的机遇,有助于在零碳转型过程中节约能源资源,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带来城市低碳新生活,带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富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重庆近年来高度重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奠定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良好基础。要坚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聚焦重点任务突破

  面对这场系统性变革,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整体谋划和一体推进。一是协同推进关键领域减碳。产业方面,要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推广绿色制造技术,严控钢铁化工水泥等新增产能,降低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比重,打造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能源方面,要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推动页岩气滚动开发,积极发展氢能产业,持续深化节能降碳行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交通方面,着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绿色物流体系,推广新能源汽车,引导绿色交通出行。二是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发展,在碳捕集与储存、规模化储能、绿氢及排放综合管理技术等领域寻求突破,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和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数据智能化在绿色低碳领域创新运用,拓展科学降碳应用场景,推动智能电网建设,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监测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对碳足迹的管理能力。三是优化区域生态空间布局。各个区域和区县要根据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不平衡的特点,因地制宜确定差异化特色化路径,产业上有保有压,地区上有先有后,避免地区之间“碳转移”,解决好不同地区之间高耗能产业转型和社会公平问题。四是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思路,系统性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深入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重点生态工程,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发挥森林、草地、湿地、湖泊、土壤等固碳作用,全面提升碳转化及生态系统的碳汇增量。

  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只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发扬打攻坚战的精神,才能确保如期交上满意答卷。一是注重做好顶层设计。对标国家部署要求,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行动方案,做到与产业规划、国土规划等相衔接,把握工作节奏,推动梯次有序达峰。碳达峰是具体的近期目标,碳中和是中长期的愿景目标,要科学设定碳达峰目标,争取尽早达峰、努力削峰,给碳中和留下更大空间,也要从现在开始同步采取碳中和措施并逐步转移到碳中和。二是注重加强试点示范。鼓励区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支持各地发展低碳项目和高碳企业低碳化转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选择一批绿色发展基础好、碳达峰意愿较强、经济实力有保障的园区,打造零碳技术集聚区、绿色零碳示范区,推动广阳岛智创生态城开展碳中和示范试点。三是注重完善政策法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快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绿色税收政策,修订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等手段,引导社会投资向低碳领域配置。积极做好地方立法准备工作,修订完善相关条例规章,为分解落实碳排放任务、开展目标责任考核、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作者系市委研究室副主任)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