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目标是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2020-10-13 11:54 来源: 见道网 |作者: 编辑/黄利军

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一个目标,即到2060年使中国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反对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运动的一次结构性转变。中国的举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自身巨大且仍在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由于推动和塑造气候变化政策和低碳技术,它显得尤为关键。


欧盟是第一个在2018年11月提出碳中和计划的主要集团,目标日期是2050年。美国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的平台还提议到2050年实现美国净零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道路更为重要。如果实现这一目标,它将自己将全球变暖从预期的2.6度降低到本世纪的2.35摄氏度。这使我们与2015年《巴黎协定》将升温限制在1.5度以内的目标相距甚远。

2018年欧洲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自2008年以来下降了14%; 美国的67亿吨下降了4%以上。相比之下,在此期间,中国的136亿吨增长了37%。现在,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尽管仅为美国的一半,但是明显高于欧洲。

习近平主席还宣布了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目标,将对中国的进步进行早期测试。但目前的趋势已经表明,到2025年将达到峰值,因此,要想实现中立性,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四十年来,我们与邓小平最初的经济改革拉开了距离,正是邓小平的经济改革造就了今天的中国巨兽,在接下来的四十年中,中国经济必须彻底转型。一个几乎五分之三的能源来自煤炭的国家必须抛弃这种黑色的东西。占全球水泥产量58%、铝产量56%、钢铁产量53%的行业,需要清理或关闭。

中央政府需要控制地方政府的过度投资,目前,对地方政府的评判标准是经济增长和就业数据,而不是碳排放或污染。它必须让大型国有煤炭、化工和石油集团与碳中和的目标保持一致。这不仅适用于国内,也适用于它的国际扩张,不是可再生能源的燃煤发电站将不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

中国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承诺?

北京的形象因冠状病毒爆发、与印度的对抗、其他地缘政治问题以及对贸易和技术政策的担忧而受损。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计划退出《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的临近,中国有机会与欧洲一起掌握气候变化的领导地位,并以负责任的国际利益相关者的身份出现。

煤炭是一种安全的国内燃料,而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则是潜在的致命弱点。相比之下,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大量重要的新能源矿产资源,包括石墨、锂,尤其是稀土,而且拥有世界上大部分的加工能力。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都是本土能源,电动汽车减少了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根据剑桥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所需的大规模投资将使中国经济在本世纪末增长近5%。中国不断减少的碳足迹可以保留其进入欧洲市场的机会。反过来,这可能会限制从高碳贸易伙伴的进口。

迄今为止,中国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基本上未能突破本土市场。尽管中国有大量的煤炭、化工、钢铁和水泥行业需要清理,但中国在碳捕获和存储方面做得很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氢生产国,新兴的清洁能源载体,但大部分的氢来自煤炭。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发展清洁氢能源战略方面落后于欧洲和日本。

以出口为重点的低碳转型将降低全球绿色能源技术的成本,并有助于减少中国以外地区的排放。但这种做法面临着来自美国、欧洲和印度贸易政策的日益强劲的阻力,这些国家正寻求建立自己的制造业基地,将就业岗位重新带回国内,并避免过度依赖中国。

习近平主席的个人承诺表明,中国有信心在未来10年左右走上正轨。然而,欧佩克(Opec)上周发布的《世界石油展望》(World Oil Outlook)预测,该国的石油消费将持续增长,直至2045年。这种矛盾应该引起石油出口国的担忧,它们的未来增长计划押注于中国政府。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