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在深入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部门在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有什么进展?另外,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有些地方存在放松环境监管的风险,也有声音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影响了经济发展,您对此怎么看?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这一点跟大家再回顾一下三次重要会议对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的重要要求。
第一次重要会议,去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就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这与以前我们的生态环境领导和管理体制有很大差别,更加突出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领导。
第二次重要会议,今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十个部分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四个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三次重要会议,刚刚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七个体系,即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
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
政策体系。我们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做了很多工作,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中央部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说明我们在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对照总书记要求,对照中央有关文件部署,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力度。
下一步,我们考虑这么几点:
第一,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特别是在《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后,进一步细化抓好贯彻落实。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制度是管根本的,制度要体现执行力,体现它的刚性,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制度要继续推进,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以及《指导意见》中都有明确要求,包括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推动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出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办法,以及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我们正在加快推动和制修订长江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监测、排污许可等方面制度,努力推动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第四,推动全民参与,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项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经过我们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二个问题,关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地方可能放松监管、环保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我感觉到近几年秋冬季都有所反映,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的确存在这方面的声音。
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总书记讲过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再次强调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我们大家都讲,行百里者半九十,污染防治攻坚战到了收官阶段,滚石上山到半山腰,逆水行舟到水中游,唯有勇往向前、别无他途。
环境经济是正相关,不是对立面。无论从主观愿望、两者关系还是从实际效果来看,环境与经济两者可以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一是从主观愿望来讲,两者联为一体,生态环境部门从来都没有产生过要用牺牲发展来保护环境的想法。
二是从两者关系来看,尤其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全可以做到不影响经济发展,还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就是我前面给大家介绍的,发挥引导、倒逼、优化和促进作用,把它的动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压力作用传导下去。
我给大家介绍两个例子,大家就会有很深的印象:
治理黑臭水体,这几年力度很大,拉动经济发展效应非常明显,环境效应也非常明显。我认为有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了城市的品位,二是提高了经济的竞争力,三是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感谢媒体朋友们,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做了很多报道,这个的确是一举多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都很明显。
治理“散乱污”企业,为环境治理好的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促进市场秩序规范。
三是从行业发展来看,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情况。经济下行明显的大多不是环境治理的重点行业,这里有几组数,我给大家报一报。2019年1—11月,重点治理的高耗能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一是在工业增加值上,全国高耗能行业保持较稳定增长。
有色、
钢铁、
建材、
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9.9%、8.9%、6.4%,显著高于5.6%的全国工业平均增速。二是在产品产量上,全国粗钢、乙烯、焦炭、
水泥、平板
玻璃同比分别增长7.0%、9.3%、5.9%、6.1%、6.9%。三是在重点区域上,高耗能行业产品产量增长势头明显。
山西、
河北、天津、
山东水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6%、13.4%、11.9%、9%,天津、山西、
陕西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10.0%、7.6%,山东、陕西焦炭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8%、21.9%。
四是从实际效果来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赢态势也已经显现。从国家层面来讲,2013年-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从59万亿增加到90万亿,同期大气污染实现大幅下降,大家最关心的第一批74个重点城市当中,开展PM2.5监测,平均浓度下降42%,二氧化硫下降68%。
对全国来讲是这样,从地方来讲也是这样,包括
北京、
浙江等很多地方都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北京很明显,北京PM2.5从当年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51微克/立方米,今年还在大幅度下降。我们希望媒体朋友们在这方面多做正面宣传,同时对一些反映也及时反馈给我们,有利于我们更好改进工作。谢谢。